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乾隆举办千叟宴,为何多位老寿星用过御膳后,回家却接连离世?

乾隆在位期间,清朝的国力正处顶峰,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有繁荣。

为了庆祝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在他60岁的那一年,乾隆帝决定与民同乐,就声势浩大的举办了一场千叟宴,宴请了3056名老寿星。

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是许多被邀请的老人回家之后居然先后离世,其中原因,竟是乾隆思虑不周。

康熙帝起始的千叟宴

乾隆是一个有福之人,光是在位期间就有60年之久,他自己也是到了89岁才寿终正寝的。

古代卫生水平差,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多岁,到了60岁就算是长寿了,乾隆帝的在位时长就比一些人的寿命长了。

主要还是因为乾隆出生在太平盛世,平内乱,攘外敌的事业已经让他的祖先完成了,太平盛世也让老龄人口有了更好的养老条件,所以在当时老人的寿命也很长。

清朝以孝治天下,尊老爱幼一直是一项被推崇的社会风潮,孝敬老人也可以巩固统治者在民众心中的地位,达到集中中央集权的目的。

千叟宴在历史上一共有四次,康熙年间举办过两次,乾隆年间举办过两次,但是康熙帝以节俭出名,他在位时期国力尚不稳定,所以他举办的千叟宴,还是比不上乾隆的声势浩大。

康熙六十大寿的时候,就决定要举办千叟宴,一是治理国家有方,国库有些盈余,二是庆祝自己的60大寿。

当时康熙设宴半个月,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蒙满汉藏,只要年龄超过65岁,就可以来京城参加这场盛宴。

这场宴会也办的十分气派,足足有一千九百多位老人们,见到了难得一见的天子,也拿到了丰厚御赐奖赏。

后来在康熙年近70岁的时候,又举办了一场千叟宴,这次宴席比之前的那一场还要盛大,到场的老人也很多。给康熙的孙子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乾隆被这样的君子与民同乐的场景吸引住了。

乾隆效仿康熙帝

到了乾隆执政的时候,他效仿了自己的爷爷康熙,也准备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

乾隆50年,当时正逢文学巨著《四库全书》完成,乾隆又喜得五世孙,他的千叟宴的规模超过了康熙。

因为国力强盛,所以这次直接邀请了3000多位老人,列名观赏的人有5000多人,一共8000多人被邀请到乾清宫,其中最大年龄的不乏百岁老人,乾隆还亲自赐酒赏给90岁以上的老人。

在宴会上,有很多文人留下了佳作,场面一度祥和。

在乾隆禅让给嘉庆帝的三天后,乾隆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千叟宴。

此时乾隆已经成为了太上皇,他已经86岁了,所以这场宴会老人的年龄标准由65岁改成70岁以上。

可是这场宴会过后,却有很多老寿星都接连去世,这一奇怪的现象也让这场本该让全国人民都津津乐道的宴会,蒙上了一层诡异的SE彩。这场宴会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的最后一场千叟宴。

千叟宴失败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乾隆选择举办宴会的时间出了问题。

当时正逢正月初四,正是北京隆冬季节,再加上千叟宴的场面太过浩大并且一切行动都在室外。

在宴会过程中上菜的过程很慢,到了年过70的老人肠胃都是极其脆弱的,皇家的饮食免不了油腻,很多老人在家中基本都是粗茶淡饭,见到皇家经致油腻的饮食免不了大快朵颐,一时忘我。

这样猛的一吃肠胃受损,感染风寒,古代的医疗条件并不好,得了风寒是很难治愈的。

而且很多老人并不住在皇城里,他们都从外地赶来,古代的通信技术并不好,道路也都不像现在这样平坦,很多地方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这一路上摇摇晃晃,让他们的身体十分疲惫。

70多岁的老人,再加上这样的一折腾早就元气大伤,又受了些风寒,自然是熬不过北京的寒风了。

再加上为了迎接皇上,这些老人不得不进行一通繁琐的礼仪草练。

何时向皇上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怎样同皇上对视交流,这些都是需要提前演练,百密不得一疏。稍有不慎,这可就是掉脑袋的大罪。

根据史料记载,每位参加宴会的老人都是先毕恭毕敬地站在寒风中等待太上皇入席,三跪九拜之后才可以吃饭。

乾隆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孝之道,还为这些老人准备了经致的礼品,有养老的银牌,还有珍贵的材料制成的千叟杖。

这些礼品也是要在宴席后赐给老人,老人也需要为这些礼品谢恩。

而且为了保证皇室成员的安全,在这种国家级别的宴席现场还会有很多强力的警卫站在各个角落随时待命,准备应对突发请况,这些拿着真刀真抢的安保人员也给了老人一些压力。

所以一个受到千叟宴邀请的老人要经历:

十几天的车马劳顿走过千山万水;

来到京城后再接受一套极其严苛的礼仪培训;

在寿宴开席的那天,还要在室外吃掉过量的冷腻的食物;

吃完需要再次行礼致谢,等到领完养老银牌和千叟杖之后,又要重复叩谢一遍。

这一整天老人们都是以极度紧张的经神应付下来的。

相比于乾隆,康熙在千叟宴时就比较为老人考虑。他特地叮嘱老人们领取礼品时不用再次行礼,害怕老人们的身体受不了。

这一场考虑不周的宴会,让很多老人都疲惫不堪。生理和心理的压力,让很多老人在这场千叟宴之后都相继离世。

这样的千叟宴远远的违背了康熙办千叟宴的初衷,乾隆只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国力、喜欢歌功颂德做的面子工程而弄巧成拙。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场受人诟病的千叟宴千手宴结束半个月之后,湖北就爆发了持续9年的农民起义,严重的打击了清朝的元气。

  • 上一篇:中国帝王年表其二秦二世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