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蒙襄阳之战(上)
更新时间:2022-07-31
公元1234年,蒙宋联合灭金。南宋收复汴京、洛阳后,蒙古军南下击退宋军,蒙宋战争就此开始。双方对峙的漫长战线上,东部淮河战场水网密集,不利于蒙古骑兵作战。西部四川战场,蒙古军受阻于钓鱼城下。相比之下,中部的京湖战场成为了南宋防守的软肋,突出于北部的襄阳成为双方关注的焦点。 兵家必争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和北边的樊城分据汉水两岸,以浮桥相连,夹江互成犄角,可以视为一体。向北,可经南阳盆地进攻中原;向南,可攻略两湖两广;东西皆是山脉地带。占据襄阳可沿汉水入长江,威胁上游的川蜀和下游的江南,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天下腰膂”等称号。 1235年,蒙古军就曾夺取过襄阳,但并未重视。三年后被南宋名将孟珙收复。经过南宋朝廷多年筑城、屯田、增兵、修筑渠堰,使襄阳有了抵御强敌的资本。 1261年忽必烈即位后,遣使贿赂南宋荆湖制置使吕文德,请求在襄阳城外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接着又以保护货物为由,要求在襄阳外围筑造土墙。吕文德毫无防范之心,竟然全部答应。于是蒙古人在襄阳东南的鹿门山修筑土墙,墙内建堡,成为包围襄阳的第一个据点。等到吕文德发觉上当,为时已晚。1269年,病死前的吕文德不停地说:“误国者,我也!” 筑堡围城 1267年,忽必烈采纳降将刘整提出的先取襄阳、樊城、浮汉入江、直趋临安的建策,派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军五万南下,拉开了长达六年的襄阳之战帷幕。 阿术知道襄樊坚固,强攻很难取胜,遂采取四面筑堡、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在鹿门山堡的基础上,又在东北白河河口筑城,控制襄阳的水陆交通。 1267年12月,南宋朝廷任命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第二年,为打破鹿门、白河之围,吕文焕向堂兄吕文德请求援助。但吕文德认为襄樊城坚池深,储备充足,未予重视。吕文焕多次命襄阳守军出击,但都被击败。 1269年初,蒙古中书左丞相史天泽来到前线,在襄阳西部的万山、百丈山筑长围,在南面的岘山、虎头山筑城。各堡连点成线,步步进B,锁控襄樊。蒙古军还在襄阳外围扎下数十里的连珠寨,断绝交通,襄阳至此成为了一座孤城。 增援襄阳 1269年3月,南宋京湖都统张世杰马步水三军从临安增援襄阳,与蒙古军战于樊城外赤滩圃。此时襄阳蒙古军已近十万,援军力战不敌。7月,沿江制置副使夏贵率水军五万,战船三千艘,乘水涨向襄阳运送物资。夏贵到鹿门山后,以部分兵力从东岸林谷间佯攻,亲率主力进攻襄阳东南十里的新堡。阿术识破其谋,在虎尾洲设伏,击杀宋军两千余人,缴获战舰五十艘。12月,蒙古军为扼制宋军由汉水支援,又在襄阳西部的万山筑堡,襄阳东部的灌子滩立栅。 1270 年,在刘整的提议下,忽必烈命令“造战船,习水军”,以图进取襄阳。刘整在万山以西草练水军七万,造战船五千艘,建立起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军,弥补了水战短板。同时,在汉水中筑实心台,设置弩炮,断绝水道。吕文焕为摆TUO危局拼死一搏,出动步骑一万五千人,战船一百余艘,突袭蒙古军万户张弘范戍守的万山堡。宋军步骑轮番冲击蒙古军阵,却冲突不动,张弘范待宋军气衰后前后夹击,宋军溃败,退回襄阳。 1270年9月,南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水军援襄。阿术、刘整率水陆军迎战于灌子滩,大败宋军,范文虎乘轻舟逃遁。1271年4月,范文虎运送钱粮再次援襄,于湍滩被击败,损失战舰百余艘。6月,范文虎率军十万、战舰千艘,第三次援襄,进至鹿门。阿术率军夹汉水东西列阵,命失里伯、张禧水军正面迎战,范文虎交战不利,弃旗鼓夜遁而逃。失去指挥的宋军大部被蒙古俘获,战船、甲仗被缴获者无数。 宋蒙两军在襄阳外围进行了长达三年多的攻防战,南宋多次援助襄阳和守军出击都以失败告终,蒙古军包围之势已成,宋军只能得到零星补给,困守襄阳,败局已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