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煞俑之:仪鱼,唐代,山西长治地区
更新时间:2022-07-31
唐代知名度高的镇墓兽和天王俑,属于神煞俑系统,在这个系统内,有一系列怪异独特的陶俑形象,比如人头蛇身,人头鱼身,双人头共蛇身,人头鸟身等。他们的作用应该是负责替墓主人对接冥界或者进入轮回。和仪仗俑,乐舞俑,仆侍俑等负责不同的模块。 仪鱼最早出现于隋代的河北地区,这个范围远大于今天的河北省,而是广大的黄河以北地区。唐代前期则流行于河北和河东(今山西)地区。晚唐五代时期从北方消失,开始在南方省份如江苏,福建地区流行,宋代范围更广,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皆有发现。 仪鱼主要有两种样式,一种从头到尾呈直线,另一种头偏向一侧,尾巴向另外一侧称S形。直线型虽然隋代就出现在河北,但到唐代才主要流行于河东地区,更集中在今天山西长治。s形则集中于河北地区。由此可见这种器型应该是从河北传播到河东,再向南传播。 截止2013年,一共从30多座墓出土47件仪鱼。隋唐时期随葬仪鱼的墓主人最多到五品官,相当于刚刚跻身高级干部队伍,五代也出现于帝王,王后墓中,到了宋代再次出现于平民墓中。北方仪鱼全是陶质,南方则有木质,瓷制等具有地方特SE的材料。 这件仪鱼开脸经美,明显是女新,头戴帷帽,身体向后呈直线型,正符合长治地区的新质。不同于常见的空心模质仪鱼,这件为手工捏制。头部可能为模制,脖颈和身体连接处有明显连接的痕迹。 身体修长,不同于常见仪鱼,并不是典型的鱼身,而是背上有两鱼鳍,两侧有两个鱼翅,尾巴整体呈V字形。身体各处可见手工捏做加工时留下的工匠指纹。目前我从可找到的资料中尚未发现同款。 从开脸判断应该为初唐到盛唐过渡阶段,也就是武则天到唐玄宗这段时间。 长治地区连接起河东和河北,尤其在安史之乱以后成为对抗叛军和河朔三镇的最前线。从唐高祖建国开始一直都处于唐王朝的掌控之下,但长治有着非常独特的陶俑风格,极富想象力,成为唐代陶俑中独特的风景。 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和唐代以前河北地区长期胡化有关系,TUO离中原统治两三百年的河北地区从文化上已经有了隔阂。艺术也必然有地方特SE,至于为什么偏偏是河东的潞州如此独特,可能只能靠猜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