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东晋北府兵打过一场时空混乱的歼灭战,敌军或许来自1500年后
更新时间:2022-07-31
大家可以把它当做历史,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故事, 还是那句话,听完,不必多问,也不必深究。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这首诗出自李白的《永王东巡歌其二》。 诗里讲的谢安石,就是那个"谢公不出,奈苍生何"的谢太傅。 提到谢安,就不得不提"淝水之战"; 是时,双方前锋:东晋刘牢之部5千人,正与前秦梁成部5万人,隔着洛涧河对峙。 东晋将军王蓬,率领1500名士兵,奉前锋都督谢玄之命,赶赴洛涧,增援刘牢之。 (袁竣的《晋阳秋续编》说有1500人,王嘉的《拾遗记》(补遗之卷二)说有800人。) 在行至距离洛涧不到50里、芒阳附近的山中时,天SE已黑。 突然前方哨探来报,不远处发现一支军队, 没打旗号,形迹可疑,而且正朝己方行进。 王蓬心里咯噔一下, 难道前方的刘牢之败的这么快? 这是刘牢之的溃兵? 亦或是得胜的秦军?! 古时行军,最忌夜战,何况是在野外的突然遭遇战。 王蓬迅速下达命令:让手下士兵熄灭火把,埋伏在山路两侧,先看清楚请况再说。 没多久,那支军队就进入了王蓬部埋伏处。 天SE虽黑,可通过衣甲轮廓判断,这支军队绝对不是自己人。 在这临近前线不到50里的地方,不是自己人,那就是秦人! 况且看这支军队人数不过200,而己方兵力是对方的8倍! 王蓬果断下令,弓箭手准备! 一时弩箭如雨,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原文:"寇多中箭,仆于马下。" 那支被袭击的军队,一阵惊慌后反应过来, 随即使用了一种奇怪的火器进行反击: 先是见到火光闪起,继而传来巨响, 再接着,王蓬军中便有人好像被火焰色中一般, 扑倒在地,流血不止。 唐代李淳风的《六朝遗事》(卷七)中称:"时淝水战起,王蓬率北府兵趋洛涧,援牢之部。夜至芒阳,有敌偃旗潜行于山道。蓬疑为苻坚军,遂命军士以弩箭攻之。敌军哗,少顷,有器鸣响,火焰出,声震于野。蓬军有中火焰者,遂仆地,血流不止。" 敌军人数虽少,可那从来没见过的火器实在厉害, 一时你来我往,双方互有伤亡,僵持不下。 这时,手下谋士献上一计: 我们正处于上风口,敌军在下风口,何不用火攻? 王蓬听罢,立即让士兵"掷枯枝于山道上,后以硫硝裹布,火箭攻之", 由于地形有利,山风乍起,加之夜SE掩护,很快,胜利的天平向王蓬军倾斜。 不久,便听到己方一阵欢呼:被夹在山道上的那支人马竖起白旗,表示投降。 王蓬率军围上去,解除对方武装后,见到对方携带的残破军旗上面,依稀写着"常胜军"三字。 而这一群投降的人,则几乎全是金发碧眼,鹰鼻凹目的长相,全然不是汉人的相貌。 南朝沈约的《建康杂记》中记载:"初,天光昏暗。后火光起,观敌旌旗已残,上书'常胜军'三字,依稀可见。敌军士弃盔者,皆黄发,鹰鼻陷目,仿若胡人……" 前秦?柔然?吐谷浑?高车?鄯善?乌孙?…… 翻遍当时的史书,那个时代并找不到有一支打着'常胜军'旗号的军队。 王蓬感觉头有点晕,可前方战事紧急,也无暇细想, 为免拖累行军速度,王蓬下令将俘虏就地斩杀后,又匆忙连夜奔赴洛涧。 由芒阳到洛涧,不到五十里, 除了一场几个时辰就分出胜负的、诡异的遭遇战, 王蓬所部一刻也没有耽误,只花了半天功夫,天明时分,他们就赶到了洛涧。 可随后他们才发现,他们竟然莫名其妙的,比约定的时间晚了3天, 沈约的《建康杂记》中记载:"越三日,蓬始抵洛涧。" 3天前,没有等到王蓬他们的刘牢之,已经毅然渡河出击,取得了"洛涧大捷"! 这场战役又被称为"前哨之战",后世戏称为"淝水之战"的"第一滴血"。 是役,刘牢之帅5千经兵以一当十,击败了对岸阻击的前秦名将梁成的5万军队, 并阵斩梁成等十多员前秦将军,斩首1.5万余级,取得空前胜利。 刘牢之已率部挺进至淝水,准备接下来的淝水之战, 在前方都督谢玄主力赶到后,最终打赢了名垂青史的"淝水之战"。 可怜的王蓬将军,在昨晚头晕后,又一脸懵B, 于是又马不停蹄的率领部队赶赴淝水。 幸好在接下来的淝水之战中,王蓬将军终于正常发挥,立下战功, 这次失期当斩的事,在随后充满胜利欢乐的东晋朝堂上,也就功过相抵了。 沈约的《晋纪》记载:"蓬,栗水人,北府兵将领。初随谢玄,为牙将。淝水战起,以重任,率军趋洛涧。途中误时。抵洛,牢之已胜,转赴淝水。有战功。过随功抵。后死于桓玄之乱。" 在其他古籍中,如《北梦琐言》、《梦溪笔谈》、《幕府燕闲录》等都对这件匪夷所思的奇闻有零星的记载。 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 在1480多年以后,也即公元1864年,清同治三年, 这支军队是由洋人组成,英国人戈登统领的洋抢队,受清政府雇佣对付当时的太平天国。因战绩辉煌,被清政府赐旗:"常胜军"。 据许文佑先生的《天平战纪》记载: 1864年3月,常胜军在江音华墅,被太平天国康王汪海洋击败,800余人被歼。 戈登率残部200余人,沿江而退,转战合肥, 在夜间行军至安徽定远县炉桥镇的时候,再次遭到攻击。 常胜军在此全军覆没,仅戈登一人只身逃出。 一向著述严谨的许文佑先生,在这里并没有说明戈登是被谁所袭。 因为,戈登自己也说不清对方是哪支军队。 此后,也没有任何一方势力表示当晚攻击戈登军队的人是自己。 戈登后至苏州重新招募组建"常胜军",并于当年5月配合清军攻陷常州。 同年11月,戈登返回英国,后任苏丹总督。 1885年1月,戈登被苏丹人民起义军击毙于喀土穆。 之所以要说这两件事, 是因为,戈登的常胜军遭到袭击的定远炉桥, 在东晋时期,它又被称为:芒阳。 相距1500年,同样的地点,两次同样诡异的遭遇战, 或许只是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