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滁州:乡村谋振兴 环滁皆新景(2)
更新时间:2022-07-25
从小打小闹到规模发展,如今的芡实已经成为天长市的特SE产业,“龙岗芡实”更是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这背后,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功不可没。 在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展厅内,摆满了芡实酒、芡实露、芡实果饮等十多种绿SE产品。农户种植们的芡实,在这里变成了各种健康时尚的产品,大大提升了附加值,形成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和市民,巩固拓展TUO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就必须更加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天长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孙保东说。 在他看来,作为一座现代农业产业园,必须坚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产业效益空间,实现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转变。 在产业园的带动下,如今天长共有芡实种植加工主体126家,从业人员10500人,可实现年产值9.7亿元,一二三产融合总产值达21.2亿元。不仅为天长市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全新平台,也为长三角有机安全的“大粮仓”“大菜园”“大厨房”打造新样板。 “两闲”资源换来“真金白银” 在明光市张八岭镇张八岭村“老村民”张继荣的记忆中,偏僻曾是村里人很长时间不能抹去的痛。以前村里人,想去趟城区,起码要走上两三个小时,“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 干旱,也是限制当地发展的主要因素。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的明光,历史上的缺水易旱,土壤贫瘠,守着好山水,却只能过着穷日子。 穷则变,变则通。 2020年9月,明光市被列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土地政策支持为盘活闲置宅基地、住宅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盘活“两闲”,机活乡村发展“沉睡资源”,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