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十年前弃地打工,十年后弃工种地!致敬“逆行”归巢的新农人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龙蓉 汪纯 陈曦

眼下是农民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也是他们最为欣喜欢悦的季节。

9月20日,记者见到杨克喜时,他的脸上满是笑意。虽然今年高温干旱,但杨克喜家依旧丰收,1万多斤的谷子已经归仓,静待合作社人员上门收购。

按照每斤2.4元的价格收购,1万多斤粮食,兑换下来就有2万多元收入。

杨克喜是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井湾组人,今年53岁。从小生活在郭家湾,对土地有深厚的感请。“郭家湾这个地方,祖祖辈辈种粮食,水好、田好,种出来的粮食远近闻名。现在我们种粮食又和以前不一样了,再也不用肩挑背驼,国家大力扶持我们种粮食,送肥料、教技术,还有农机收割。”

曾经为了生计,杨克喜有段背井离乡的生活。“没办法,家里两个小孩要读书,不出去打工挣钱怎么生活?”杨克喜说,以前种地,只够一家温饱。除去口粮,余下的卖了钱,买来年的秧苗、肥料,就所剩无几。

2004年,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杨克喜和妻子远走温州打工。在温州,杨克喜白天在公司开货车,到处拉货、送货,下班后要开私家车,四处奔波挣钱,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而这样的生活持续了12年。

说到在外的难处,杨克喜感慨万千。“在外务工,太辛苦了!不仅身体累,心里也累!”

在外打工12年,只回家两次。“想家、想父母、想孩子,平时要上班,只有过年才放假,但是过年放假那段时间跑车又特别挣钱,只有狠下心不回来。”

随着两个孩子大学毕业、成家立业,杨克喜和爱人在2016年回到郭家湾。

返乡当年,杨克喜就种了24亩地,这一种就是6年。“现在种地划算得多,赶上了好政策,国家给我们买秧苗、肥料,定期有技术员来指导我们怎么种。等我种好了,收割机半天功夫就收割了,还有合作社负责上门来收。”

虽年过五旬,而杨克喜却戏称自己为“新农人”。家里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农机。“我这个人比较相信科学,喜欢研究机械类、技术类的东西,农技员有时来教技术我也喜欢反复琢磨。尽管今年气温高干旱,但是我们家影响不大。”杨克喜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买的一台收割机,通过自己改造,现在这台机器既可以收割粮食又能收割油菜。

和杨克喜一样,“逆行”回乡种地的还有同村杨家湾组的张仁民。

1993年,22岁的张仁民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南漂。在广州,他送过煤气、当过建筑工,还做过一段时间的摄影学徒。

“从内心来讲,我是不愿意出去打工,17岁初中毕业我就在家种地,实在是家庭困难,22岁出去打工。2004年我就回来了,再也没有出去过。”老实本分的张仁民觉得在外打工就像在流浪,没有归属感,骨子里一直保留着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在张仁民眼里,只有庄稼不撒谎,在地里付出一分劳动,在秋天就能有一分收获。

“以前种地苦,一个原因是粮食卖不起钱,一斤粮食才卖几MAO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肩挑背驼,以前的路不好走,一条窄窄的泥巴路,赶上雨天一脚一个坑,别说车辆进出了。”张仁民道出过去大家都不愿意种地的无奈。

2009年、2014年、2020年这几年,村里相继拉通了多条通组路,张仁民家前后左右都是平整的马路。村民种地再也不用蹚着泥巴出行了,道路的平整实现了春种秋收时机器进场作业,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今的郭家湾,土地成了香饽饽。“在我们郭家湾,大家都爱惜土地,舍不得搁置,没有撂荒地,大家都是争着抢着种地。”张仁民说。

今年对张仁民来说,也是个丰收年。8000多斤粮食,5000多斤玉米,2000斤红苕,这些沉甸甸的收成都是他交给自己和土地的满意答卷。

高温消散,土地松软湿润,合作社将村里的粮食统一收购后,换上新包装,销往各地。而郭家湾村的村民们则继续在这块土地翻土、浇水、播种,洒下油菜花种,也种下了来年的新希望。

  • 上一篇:白萝卜减肥法-白萝卜减肥食谱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