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多堵喉咙是咽炎?建议多了解下
更新时间:2022-09-30
“哎呀,真的烦人,我这喉咙中老是感觉有痰,咳又咳不出来,真的叫人难受”。 “你知道吗?这个痰不仅仅会导致喉咙产生炎症,更有可能让身体产生结节或者囊肿”! “痰”人人都知道,但不见得人人都很清楚“痰”是怎么回事。 说到痰,人们会想到咳嗽、感冒、支气管炎等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一般都认为痰是在下呼吸道炎症时产生的分泌物。 但是中医对痰有更丰富的认识,认为不只存在于下呼吸道,可以存在于关节、淋巴结、肠道、血道、脏器等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大家熟知的成语“痰M心窍”的痰就不在呼吸系统而在循环系统。 从中医角度来讲,“痰”分两种: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 有形之“痰”,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无形之“痰”,又谓广义之“痰”,不易被人察觉,只能从症测知,其病变和临床证候,从内向外,故又称为内“痰”。 有形“痰”病会有明显的症状,根据这些症状,可以有效地诊断早期疾病。 而无形之“痰”引发的病症在人体的上下内外皆可发生,表现形式不定。 “痰”是从哪里来的呢?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与五脏都有关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 肺主呼吸,调节气的出入和升降。 当邪气侵袭肺时,容易导致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 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 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留结成“痰”。 为什么会说“百病皆由痰作祟”? 由于“痰”是内脏功能失调,气血不通畅造成病理产物,但是反过来,“痰”湿一旦形成,又会成为致病因素,流窜到哪里就在哪里捣乱。 在头部,导致头晕目眩,甚至神志不清;到了口,就会口中黏腻发甜;停在咽喉,就会导致喉咙如有异物一般;在肌肤,则体型肥胖、多汗且黏:停在胸膈,就会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积聚在腹部,就能看到肥满松软的肚皮;到了关节,就会出现关节沉重、僵硬、肢体肿胀。 这里,我要着重地说一点,就是这个痰不只是会导致上述的这些问题,还会导致结节类的各种问题。 当痰凝结在甲状腺处,就会形成甲状腺结节,当痰凝结在胸口处,就可能形成Ru腺结节。 其实,甲状腺结节的形成还和其它一些因素息息相关,例如肝郁气滞,再比如气滞血瘀等也会导致甲状腺结节。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可以化痰散结的理念,对于痰凝形成的结节效果不错。 理念源自源于《金匮要略》,组成也是很简单,只有5味要: 第一味要:入脾经,长于燥脾湿而化痰浊,温脏腑而化寒痰,功善消痞散结,多治痰气互结之痞证,为治疗湿痰、寒痰之要要。 第二种要能下气,辛以散结,温可燥湿,主入脾、胃、大肠经,兼入肺经。 它既能燥湿行气,又可消极平喘。 第三种要要新甘、淡、平,归脾、肾、心经。主要功效是渗湿利水,健脾,宁心安神。 第四重要辛温散结,有和胃止呕的效果。 最后一种则新温,味辛。归肺经、脾经。它能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这个治疗理念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气顺则痰消结散,痰化则气行郁开。痰气并治,行中有降。 当人身体中的气机通畅了,痰湿没有了,相应产生的结节也就一步步地慢慢消失了。 最后请大家注意一点就是,如您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