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儿童 |

医盲先生关于内家拳的论述

民间中医医盲本来并未在拳学上用心,也无力作相关探讨,但诸多大德在论坛上对内家拳术进行了很多有益的讨论,让医盲眼界顿开,也不禁技痒,想把过去对拳学的一点心得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今天要说的是内家拳术的一个共通点(这似乎成了医盲学习某门学问的特点了^_^),那就是松与旋

内家拳有一个非常特出的特点,那就是放松的锻炼。这是有别于世界上任何一种技击锻炼的锻炼方法。而且,因为这个锻炼方法,他才有"几近于道"的功能。

因为松,造就了内家拳锻炼人体本能的功能,因为松,造就了内家拳开发人体潜能的功能,因为松,早就了内家拳独特的技击特点。

内家拳另外一个特出的特点,就是旋,对,旋转的旋,不是玄乎的玄。

当遇到攻击的时候,人的本能是后退和侧闪,一般外家拳术把退、闪研究到了极致。而内家拳术别开一面,以圆弧运动来化解危难,并在化解的同时蕴藏着随时反击的机会和能量,在拳术锻炼上通常表现为走弧、走圈,最为典型的是大家知道的八卦圈,这是身法上的旋。

同样的道理,当肢体和外力接触的时候,我们的肢体呈现出圆弧运动,不管是身体的旋转、四肢运动的旋转,都可以起到以小搏大,牵动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并在来力因为突然改变方法而努力控制平衡的时候,把握力点和方法,轻微的力量就足以使对方失去平衡。这时肢体运转上的旋。这种旋转,我们在内家拳的拳术套路以及单草的锻炼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比如常说的太极是弸劲,运动走螺旋,就是生动形象的表述。

更进一步,是肢体的空间位置不动,就地旋转。比如手臂的旋转,别小看这个微小的旋转动作,如果应用得当,作用在上面的外力,一样可以被卸去,试想当你用手去攻击一个旋转的轴,只要轴的速度足够,你是无法把力点牢实的作用在轴上的。同样的道理,到一个内家拳高手的手臂遇到外力攻击的时候,他旋转手臂的时机、速度和尺度把握的恰到好处,外来的力量就会落空,并且这种旋转,在即化即攻的作用上,表现的更为鲜明。这是肌体上旋。比如八卦掌的旋臂锻炼,比如形意钻劈。

更高深的功夫,是局部肌肉的旋,你看不到肢体的运动,但你若是有机会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这种高手在受力点的局部很小范围内,肌肉产生旋转震颤,把外来的力量,转化于无形。

最为高深莫测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内气的旋。这是实证自验的觉受,不为外人所知,通常老拳师会用形象的语言来形容它,比如体内如水银般流动的感受,比如行气如九曲珠,比如肢体和大气的摩擦感排斥感等等,或随心念或随本能的内气旋转,你看不到肢体肌肉的运动,却已将外力消弭淹没。

更有近乎玄乎的凌空劲,俗话说的外气伤人之类的,目前也能在网上找到演示的视频了。但是对于科学莫解的神秘,见仁见智吧。

我们看到锻炼内家拳的,一般讲究锻炼从大到小的锻炼,就是这种循序渐进的直接体现。就好比太极拳,从大圈到小圈的锻炼过程,也就是功夫深入的过程。一羽不能落,一蝇不能加,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都是旋的功能表现。我们也可以从推手比赛表演中,看到拳手目前所处的阶段。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阶段虽然是递进的,但是在某个阶段上也是有不同层次的,比如同样是肢体的旋转运动,对于来力的把握,转动的时机、大小、方向乃至把握反击的时机、力点、技巧等,都可以反映出同一阶段不同的水平。

松,是培养自身敏感之必须,也是培养内劲之必须,而锻炼中肌体的旋扭,则是强化内劲通达的必须,也是使内劲达布于表的必须,同时,也是通过旋扭的锻炼,拉长肌肉纤维、拉长筋腱,锻炼内家劲力的必须。

讲了这么多,只是一种总结类型而已,并无实际指导意义。下面讲点实际的东西,也许感兴趣的多点。

松,首先的效验是身体的柔软。当你能够有意识的放松身体的各个部位,才能说练习内家拳有点味道了。按照现代生理来说,你把身上的很多不随意肌的随意度锻炼的提高了。

一种检验松的方法:你让你的师兄弟给你做全身按摩般的试验,就是你放松在那里,让师兄弟在你全身点按,人一般遇到外力会自然的绷紧肌肉来抵抗的,那么现在,你试着不要抵抗,而是放松,他点按到那里,你用意的放松那里,来体会自己是否能够有意的局部放松。如果,你的全身都能够有明显的放松动作的了,恭喜你,你有进步了。

在你能全身各部都放松后,可以进行另外一个试验:还是请你的师兄弟在你全身点按,这次的要求是,你全身放松的,他点按到那里,你那里用意紧张(也就是肌肉紧张)来对抗他的点按。然后你体会,你紧张的范围有多大。比如一般人,自己点按自己的大腿,如果大腿肌肉紧张来对抗这个外力,体会一下,是不是整个大腿的肌肉都紧张?好了,经过内家拳放松锻炼的人,你的全身各处在受到外力的时候,不但能放松,还应该都能紧张,但是,你应该体会你紧张的范围,随着你的功夫进展,这个紧张的范围应该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受力点紧张,而周围依然是放松的,这个范围小到什么程度?你的师兄们,你的师傅,可以做你的榜样。

这个紧张,在实战中,不但体现在“防御”上,也能表现在进攻上,你紧张的范围越小,放松到紧张变化的速度越快,说明你的功夫越高。

经常在故事中看到,师傅伸手在弟子身上捏捏,来判断这个弟子的身体素质是否适合内家拳锻炼或功夫进展请况,就有这个意思在内。

外行说内行的东西,肯定会让内行见笑了。希望民秋等武学高手不要见笑为好。

两种整劲习练拳术,首求整劲,非唯内家。

整劲是拳术是否入门的标志。没有整劲,拳术不能称之为术,更不能称之为艺。充其量称之为搏杀,用俗话说,叫博傻也很恰当,就是一味比蛮力比抗力比天生的机敏。

整劲之为劲也,可以其羸弱为刚强,可以变弱小为强大。

外家拳也讲究整劲,在一定程度上以整劲的应用熟练程度为极致,而内家却以整劲为入门。当然同为整劲阶段,并不是说内家的初级整劲就比外加的熟练整劲高明,就好比你用刀我用棒,刀虽锋利,棒亦勇猛,并非刀用小力即可伤人就一定打得过用大力才能伤人的。

具备整劲的人,在和不具备整劲的人,在揉手时最容易观察出来,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把另外一个人发劲打飞出去的时候,有一种是化劲后攻其失衡,有一种是直接接发,这种就是整劲的典型表现。

当然,通常外家的高手习惯直接用整劲打人,而内家拳手,通常都是化而后打或化打同时,不会直接去“浪费”整劲去发人,不是不能,是不为也

今天聊的两种整劲,通于内外两家,也就是说,在锻炼和应用的时候,内外两家都有类似的方法,只不过锻炼和应用的方式不同。

一种是由根到稍的整劲,通常外加用此方法居多。少林的发于足、形于背、达于手,就是一种典型。这种整劲要求人体的肌肉、骨骼、气息乃至内脏气血,都适应这个力学传送的要求,不管是发力还是防守。大家通常看到的表演,比如推碑之类,就是这种劲力的进攻新演示,而千斤坠之类的则表现为稳若磐石般的坚固。

这种劲力的锻炼方法,被民族英雄岳飞兼收并蓄,发明了中国拳术史上有名的岳氏双推,进而影响到少林拳术向内家拳术的转换过程,形成内家拳术的一大流派。在拳学的互相学习发扬过程中,少林心意把,就明显的带有它的痕迹,而成为少林的看家秘传。

陈式太极的一身备五弓,也明显的带有这种交流的痕迹。

还有一派的整劲,是以腰腹为中心,劲力由中向四稍,由四稍向中心的聚散方法。不管内家外家,都有此类锻炼的方法,过去流传于河南济源一带的少林俗家一派的大周天功,这种方法表现的尤为明显。现今流行的内家拳法,也大多以此种方法为锻炼手段。只不过,不是用医盲的这种说法而已,但是习练过的人,可以贯穿的回忆一下,你所习练的内功心法或者说用劲心法,是不是这样的。

再简单的说一下,也许更好明了。

当你要发力的时候,应该明显的感觉到劲力有腰腹而起,上达于臂,下撑于足,身如劲弓,当你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往往不知道怎么回事对方就出去了。当你的这种感觉迟滞的时候,不是没有发出对方,就是已经被对方发出去了。

当你受到来力的时候,你的臂松足松,继而丹田空松,配合旋的作用,你会发现外力变得轻飘明晰,你很容易感受、把握他的来势及去向,这时候你要反击也只是举手之劳的事请了。

似乎这种由中心而末梢的运劲方法教由根达稍的来的快捷,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这只是锻炼方法和拳术风格不同而已。练习拳术,就是通过锻炼养成周身整劲的姿势和劲力习惯,练拳亦然,平时起居亦然,一旦养成,即成习惯,并非打拳的时候身体完整,练习完了就松懈的。当你整劲形成,习惯养成,时时处处保持正确的身形,即便不起心动念,浑身完整依然。曾经听一位老拳师说过,锻炼太极拳就有一点不好,就是逛街逛商场的时候,不小心被人家碰到,结果撞到的反而是对方,要学会赶紧赔礼道歉,免得惹些不必要的麻烦。信哉此语也。

这里闲聊的是整劲,不知道会被拳学大家怎样笑话呢,好在医盲脸皮厚,胡说八道一番,让大德前来盘剥一番,得益的应该是论坛的同道好友了。

为了丹田之气能够迅速生发乃至“爆炸”,形意门有丹田拍打功。简单的看,就是小腹放松后,用掌猛击的瞬间肌肉紧张抵抗,但因为其中蕴藏着养气运气之功,所以并非外家拍打锻炼抗击之功。但是此功稍加练习,既有小腹肌肉松软但是遇外力则自然反应的功效。

有很多外门功夫,练功方法甚至是匪夷所思的。

比如医盲年轻时曾遇到鄂西一派的地方武师,其门类蹲马步,要求站在装满石灰的大簸箕上练,不能在平地上锻炼。遇到一个湖南鹰爪门武师,从小穿铁瓦,十年日夜不TUO,那年他40余岁,已多年不练功了,但是轻轻一蹦,可以蹦上两米外的八仙桌上。再比如江西字门练习点B,要求食指日夜不能弯曲,睡觉的时候用竹篾把食指撑起。等等这些,或有其道理在内,但是也不排除是传承过程中的误传错传。

关于肢体的旋,习练过八卦掌的人应该有更直接的体会。

整个八卦掌的锻炼过程中,莫不是对周身的旋扭锻炼,而且在这种锻炼过程中,放松又是必须的。经过这样长期的锻炼,其筋骨皮肉产生特殊的变化,锻炼的人只要留心,一定会发现。

中国内家拳术各大流派,除了八卦掌,都有长期的积淀流传演变,而八卦掌在董公海川之前,似乎少见记载。虽然不能否定董公海川有其奇遇和传承,但是八卦掌一门,确是不同凡响。

董公海川教授弟子,绝无雷同,根据弟子不同特点教授,所以门下大弟子都能形成独特的风格,开宗立派。

从这两点看,董公海川实为中华武术数百年来一人也。

震与颤练习拳术在具备整劲后,着功夫的进展,发力的距离会越来越短。

即便不讲究整劲的门派,大多数门派也都有类似的爆发力的锻炼方法,包括西洋拳击都有类似要求。

实际上,拳击在训练中,也是要求整劲的,这点和中国的外家拳术有共通之处。爆发力也是一样,谁能用较短的距离发出同样的攻击力,是功夫高低的一种区别。很多拳术讲究寸劲锻炼,也就是这个目的。

爆发力之所以重要,因为其发力距离短时间快,进攻者能够在格斗中把握先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被攻击者收到的伤害也更大,因为作用在人体的力量大小固然是对人体伤害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力量作用的速度越快时间越短,对人体的伤害就会越重。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比如一个一百斤重的石板,缓慢的压在一个的身上,一般的人都能够承受的起不会受到伤害,但是同样的石板,若是以每秒10米的速度撞到一个人身上,那么不受伤的几率就微乎其微。若是再加上受力点的大小和部位,那么造成的伤害简直无法测算。

今天聊的话题震与颤,在中国文字里面,震颤是同义语,但是严格细分,震的幅度应该是比颤大的。

如果说,震,通内外两家功夫的话,那么颤,应该算是内家功夫所独有。

单从短距离整劲的攻击,这也是通内外两家的。

那么在这一点内家有别于外加的区别何在呢?

有人会说,那就是内劲的有无。其实,外家功夫一样是有内劲的。但是我们前面说过,外家的内劲,讲求的是刚猛迅速,不论是内劲还是外形,一般表现为直线。而内家却是如前面所说,表现为柔与旋。

在震颤这一点上,内家一样不离松柔与旋转。我们知道,震颤是一种往复运动,如果说,外家的寸劲表现为直进直退,那么,内家的特点就是弧形切点。不但在外形如此,内气的运用,也是如此。比如丹田气力达于末梢,外家锻炼的路线就表现为直接,而内家锻炼时,通常在体内如弓般的走弧,进攻如此,防守一样如此。一个高明的外家拳师可以力托千斤,而一个看似体格并不强壮的高明的内家拳手却可以在把外来的力量转化到中心之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可以把力换走。

在前面讲松的时候,我们说到过局部肌肉从放松到紧张的速度、力度,可以反应一个内家拳手功夫由外达内的程度。其实,这个松紧的变换,局部表现就是震颤。开始的时候,要把震颤的幅度锻炼的比常人大,然后要把这个幅度逐步练小,这个小和开始的小就有天壤之别了。常听到有内家拳手说,从大圈到小圈的锻炼过程,也有这个成分在内。

聊完外形的震颤,我们再来看内气的震颤。

各家都有独特的内功锻炼方法,所锻炼的效果也各不相同,这个和各家拳理拳法相配合的。在内家的内功锻炼中,其实更注重锻炼旋化之功,这也是一般人认为内家拳化而后打的原因。其实内家拳并非不注重打,只是因为松静的锻炼,本身已经接近“道”的修炼方法,在这种原则下的锻炼,没有良好的心新,是无法登峰造极的。所以,内家拳术,对锻炼者的要求非常严格,非但在体能上要严加把关,在新请为人上,历代大师也都是严格要求的,如果说外家拳术对于武德的要求是出于道德的规范,那么内家拳术更有其本身锻炼特点的要求,外家拳术到达一定的高度,也能体验到新请对功境的影响,而内家拳术一开始就已经作为基本的要求了。虽然内家拳术更加表现为中正平和,对于攻击杀戮,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但也并非新格刚猛之人不能锻炼,新请对于功境的影响,越是功夫高深的时候,表现的影响就越大。

前面说过,外家的内功,表现为直接和刚猛,而且多表现为气走筋膜,我们经常可以硬功夫抗击打和强大攻击力的表演,这绝大多数是外家功夫流派,内家功夫也有类似表演,但是其表现就不是那么“刚硬”,当你拳击练习外家铁布衫金钟罩之类的人身上时,通常的感觉是如击石然,是硬碰硬的感觉,而内家高手表演让你猛击他的时候,你多半会感到如击败絮,好像力量并没有聚焦在他的身上一样。

内家的内功,锻炼的时候大多表现为动作柔和行气绵绵,但其发力的锻炼,也不乏刚猛,比如前面提到的形意丹田功。但是他和外家意力相合的锻炼方法有明显区别的就是,一是内气的来源,二是松紧的变换。

关于内气的来源,我们从锻炼方法上就可以简单的区别,一般势、力、呼吸配合的,多半为外家的锻炼方法,表现为强调姿势、呼吸的用力配合,因为这样的锻炼,为了避免炸腰,所以外家气功的锻炼多半束腰,并着眼于撵气、赶气的拍打等等,从而达到气行筋膜的效果。而内家的锻炼则多动作柔和,虽然也不乏用劲用力的架势,但一般不会要求持续很久,内家还表现为更强调意静神和,以便内气内敛。在应用的时候,也讲究偷于一点,不使余力,毫不浪费。

关于内劲的震颤之功、爆发练习,是各家的传承,医盲不能也无能详尽的介绍,聊这些,只是告诉大家,的确存在这样一些东东,虽然各门各派有各自殊胜的锻炼方法和应用方法,但是简单归纳,大抵是这样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内家外家的区别,其实并不是那么严格,按照前面所说的,表现为比较极端的,我们很容易区别,但是有些我们是无法严格分类的。比如少林拳,我们都知道是外家的典型代表,但是门内秘传的心意把、大悲拳,其内家的特SE就已经很鲜明了。我们都知道心意六合门,差不多是最早的内家拳法,但是其中有些刚猛的练法和用法,即便是和最刚猛的外家拳法相比,也不遑多让。

今天说的震与颤,不管是形于外的,还是蕴与内的,这是中华武术中别具一格的风格和特点,有心学习和发扬中华武学的人,不要受现代搏击术的影响,一味的强调力量、速度、组合等等。学习中华传统武术,是需要处处留心、处处细心,勤于思考琢磨,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乐趣,并不是靠傻练蛮练,就能一窥堂奥的。

震与颤(续在内家拳学中,有千金难买机灵颤的说法,就是指的这个。这一颤,外形上有点像打冷颤那样的表现,事实上,一般人打冷颤的时候,也是人体不自觉的表现整劲的一种形势,习武之人,或从这里悟入而有所得,只是拳师的颤与其有不同,一个是自觉一个是不自觉,一个是能颤不能用,一个是应用随心。而且,这个相似,也只是形式肌体上的相似,内涵却大有不同。有些门派的功法,可以非常快速的让你体验到这一颤,快到什么程度?细心聪明的人几分钟就可以,惜乎此法师门严密,不可公开。并且,即便你能体会到,要灵活运用,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请。

另外,外家的整劲,普通人也能在一定状态下偶尔展现,什么时候呢?撑懒腰的时候。同样的道理,撑懒腰和外家整劲,也只是形式肌体上的相似,内涵也是多有不同。细心的人,或可从中找到入口。请原谅医盲的嘎然而止吧。毕竟,有些东西,体会归体会,掌握归掌握,说点端倪,让有心者自行体会吧。

另外再提给大家一个思路,见过婴幼儿挣大便吗?所谓细观婴儿玩,处处皆学问。

  • 上一篇:经常脖子酸、上背痛?好用的瑜伽肩颈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