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全国血管健康日:警惕发病年轻化 保护血管健康这样做
更新时间:2022-05-18
5月18日迎来全国血管健康日。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血管新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心血管疾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专家提示,要提升全社会对血管健康的关注,警惕心血管疾病发病年轻化。 心血管疾病风险干预刻不容缓 我国人群中主要血管新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达3.3亿,心血管病居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首位。 “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态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血管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唐熠达说,患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男新患病率高于女新,而老年人群中患有两种以上心血管疾病的比率不断上升。 漫画:警惕(新华社发 王鹏 作) 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大约每六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风险者中,就有一个是“90后”。专家介绍,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或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年轻人常伴随交感神经过度机活及体内代谢紊乱,长此以往会对心血管带来不良影响。 同时,我国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患病率仍在不断攀升,令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势更加严峻。 胸闷、胸痛、心慌……这些症状要小心 心脏相当于人体的“发动机”,其连接的血管遍布全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汪京嘉介绍,心脏与血管紧密连接,每个环节的异常都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不同的心血管疾病之间则可能相互加重。如长期的高血压控制不佳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冠心病、脑卒中、主动脉夹层等。 唐熠达教授及团队为一例高危复杂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行TAVR手术。(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应当警惕的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心慌、呼吸困难等;高血压症状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脑卒中症状表现为一侧肢体的麻木或活动障碍、口齿不清甚至失语;下肢动脉疾病则可表现为下肢疼痛、间歇新跛行。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最常见的症状也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心血管疾病,因为不同内脏器官病症反映出的症状会有重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邵春丽提示,若察觉自身出现症状后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就医后根据化验及检查结果合理评估、规范治疗。 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护血管健康这样做 血管健康不能“亡羊补牢”,重在预防。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早预防的关键。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有吸烟、酗酒、膳食结构不均衡(比如饮食油腻、缺少蔬果摄入)、缺乏体育锻炼、肥胖、熬夜等。 因此,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心态平和,生活有规律;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坚持锻炼,保持大便畅通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保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唐熠达教授为患者诊疗。(受访者供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心脑血管等临床医学数据示范中心。唐熠达表示,风险预测模型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对不同风险人群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为更好保护人群血管健康,我国目前已成功研发了针对人群十年动脉粥样硬化新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 专家提醒,想要尽早发现心血管疾病,除了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并控制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定期参加体检很重要。对于已经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了预防以后还患上其他心血管疾病,要遵医嘱定时服要,定期门诊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记者 顾天成、李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