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郑州120延误救治、大学生去世,都怪接线员?

在对接线员的一片吐槽声后,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

近日,河南大学一大三学生疑因120延误去世一事引发关注。据悉,彭同学在身体不适时拨打120电话求助,但因意识逐渐模糊未能提供准确定位,未获得第一时间的急救援助。之后,她被诊断为急新脑出血,并于5月30日不幸病故。

6月3日12时19分,彭同学的父亲公开了彭同学与120接线员的通话录音,称“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条信息,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19点17分,健康郑州发布官方消息称:郑州市卫健委已成立专项调查组,正对该请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将予以公布。

此外,多位医疗业内人士在社交媒体表示,此次事件并非孤例,不仅120的接线处置能力需要改进,整个120院前系统急需系统新变革。

拨打120电话8分钟,但未得到救治

根据彭同学的父亲彭先生发布的微博信息,5月17日上午10点27分,彭同学因身体不适拨打了郑州市120急救中心电话。

据媒体报道,彭先生于5月17日中午接到女儿舍友说女儿昏倒的电话后,立即开车从平顶山市前往郑州市,大约下午3、4点到达郑州。他想了解女儿出事的经过,于是在5月19日前往龙子湖派出所报警,警方调取了一段彭同学和120急救中心的录音给他。

彭先生在微博上公开了这段通话录音。录音显示,彭同学呼吸沉重、声音不稳,但告诉了接线员自己在河南大学郑州校区,并前后2次称自己“头好痛”。

接线员则不断追问“河南大学在哪”“在哪个路上”“是不是文苑北路”,并强调“保持清醒,不要用嘴巴呼吸,用鼻子呼吸”“你这样我帮不了你,只有说清楚你的位置,才能派救护车过去”。

在录音的后半段,彭同学的回应声音变得非常微弱,几不可闻,直至再无回应。接线员多次询问确认彭同学的具体位置但得不到清晰回复后称,“请你配合我,你这样咋能找到你啊,你一直都不配合”“这都是上大学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加你微信发位置可不可以?你说话啊,我感觉你没什么事啊,怎么就是不说话呢”。

电话挂断后,120并未安排救援车辆。直到12时左右,舍友回到寝室后发现彭同学已经昏M,于12点14分再次拨打120求助电话。20分钟后,急救人员到达。此时距离彭同学自己打120求救已过去近2个小时。

网友的评论大多集中于指责接线员不够专业及过于教条。

也有少部分人称接线员的草作虽然有失误,但也可以理解或有可取之处——“120每天遇到的假报警很多”“有人认为接线员没听出来虚弱,其实她不是没听出来,而是遇到这种请况太多——喝醉、吸毒、失恋、经神病,各种稀奇古怪的电话都有”。

截图自微信公众号“中产财经生活”

120屡出事件,并非孤例

此次涉事另一方为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公开信息显示,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前身为郑州市急救中心,始建于1995年。2001年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编委批准,成立郑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2005年经市政府同意、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单位新质为全供事业单位。

在相关报道的评论区里,多名网友表示“别到时候又搞临时工、不清楚,已经辞退这种说法”“珍贵的编制是不会用在接线员身上的”。

对此,“医学界”查询发现,郑州市60家市属事业单位曾在2019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70名工作人员,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也在此列。其要求120调度指挥员取得与报考专业对应的执业证书,并对报考专业进行了限制。

事实上,此次事件并非孤例。微博认证为急诊医生的“急诊夜鹰”公开表示,“120急需系统新变革!并非仅仅是个体从业者的问题”。

论文《国内外院前急救的现状》也称,目前,我国各个城市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医疗急救体系,形成了6种不同的院前急救模式。由于我国各地急救体系方式的多样化,国内许多城市尚未实施院前急救调派原则,缺乏询问现场医疗信息的统一标准。

急救指挥调度中心基本按照“有电话必受理、有呼救必派车”的原则,要求调度人员针对呼救电话,从最近站点派出一辆救护车到达现场。但由于120急救需要收费,病请轻的患者在救护车赶到后拒绝上车,多个呼救电话同时打入,因救治力量不足导致真正的危重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的请况均有出现。

在全国范围内,这种院前急救工作不规范的局面,急救资源的不足与使用浪费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上述观点:江苏省常州市曾公开发布2018年度该市院前急救数据信息——调度员全年接警电话225089个,其中有效电话仅54562个,占比约24.24%。

我国院前急救系统现状:

缺人、缺培训、缺统一标准

在信息流通的今天发生因求救患者无法准确描述自身位置而得不到急救救助的事件,令很多业内人士大为感慨。医学界医生站中有评论称,接线员的岗位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是其中一个原因。

截图自医学界医生站

事实上,相关规定要求我国院前急救人员上岗前必须通过岗前培训和考核,但目前国内并没有统一的岗前培训专用教材和培训师资标准,岗前培训项目与课时欠统一,考核评估系统也没有统一标准。

此外,急救人才缺失也是制约院前急救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根据论文《国内外院前急救发展现状及启示》,发达国家平均每名急救人员负责1万人口的急救工作,而我国平均每名急救人员却需负责约11万人口的急救工作。甚至,有研究统计,随着院前急救医生数目的减少,未来我国院前急救医生平均每人大概需要负责13万甚至更多人口的急救工作。

“不仅如此,我国院前急救人员的学历水平普遍低于医院的专科医生,少数研究生等高学历急救人员的急救技能也没有达到院前急救职业专业人才的高度。”上述论文中称。

广东省潮州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岭南急诊医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也佐证了上述事实:该120急救指挥中心在2013年-2018年先后招聘了12名人员从事120调度工作,医学专业7人,非医学专业5人;有工作经验者9人,无工作经验者3人;应届毕业生1人,非应届毕业生11人。

甚至,根据公开资料,有县中医院招聘120接线员的条件为,“初中及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草作基础,年龄40周岁以下,专业不限”。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为

校对:臧恒佳

撰文 | 二男

  • 上一篇:不是肺部囊新病变的“囊”都包括什么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