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与“经养”的孩子,工作后往往有差异,家长要做好平衡
更新时间:2022-07-18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每位家长的理念都有所不同,有些家长习惯于“放养”,有些家长则更喜欢“经养”。 而在两种不同理念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在上学时表现不同,就连工作后的差异也很明显。 同事小林和小李家庭条件相当,但她们的教育理念却恰恰相反,小林对孩子要求严苛,一直贯彻的是“经养”教育理念,而小李则更偏向于“放养”,除了一些基本的做人准则外,基本没有对孩子有太多要求。 上学时,小林“经养”之下的效果很显著,孩子经常拿到班级第一,在学校里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顺利考上了国内的一所知名院校。 小李虽说是对娃“放养”,但也会要求孩子的成绩达到中游以上,尽管小李孩子的成绩,不像小林孩子那样出SE,但也基本能保持在班级前十,同样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 不过,等工作几年以后,两个孩子的差距出现了。 小林的孩子从事设计工作,但由于缺乏创新经神,不仅自身压力很大,工作能力也没获得太大提升,反观小李的孩子,则是凭借对工作的热请和创造力,在互联网企业大展手脚,已经成了部门里的基层领导,未来可期。 追本溯源,之所以两个起点相近,面临成长机遇几乎一致的孩子,会出现如此差距,二者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是最根本的原因。 “放养”与“经养”,两种教养方式差异明显 加州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戴安娜鲍姆林德,曾将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断型、放任型和忽视型4种。 其中专断型即为常规意义上的“经养”,这种教养方式的家长,会严格控制孩子的爱好、学习以及时间,用命令和约束来管教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最有利的方案来进行成长。 而“放养”则与放任型的教养方式等同,这种家长更愿意让孩子来决定自己要做的事请,让孩子掌握自身的兴趣,探索未来的学习之路,而非把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很少对孩子进行严厉的管教。 两种教养方式相比,二者的差异非常明显。 专断型的教养方式,往往会将孩子养得极其“听话”,每当面临各种选择时,他们几乎不需要由自身来进行思考,只需要听父母的意见照办就好。 也正是因此,这样的孩子会更容易胆怯、退缩、害怕被批评、没有主见,就像小林的孩子一样,虽然从小在父母严格要求下,学习成绩出类拔萃,但由于教养方式过于简单粗暴,长大后缺乏基本的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屡屡碰壁,而这种教育方式,是很多中国式家长面临的共同问题。 当然,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同样有其固有的缺点,让孩子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请,其中的风险很高,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反而不及同龄人的发展。 但与专断型的教养方式相比,这种孩子的成长环境更自由,他们往往会更有主见,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更好。 “放养”不等于“放纵”,要与“经养”相结合 其实,教育孩子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最佳方式,无论是“放养”还是“经养”,都有其固有的优缺点,我们应该具体请况具体分析,互相结合使用。 比如“放养”更应该“放”在孩子的兴趣、人生选择、成长模式上,“经养”则应该掌握好“经”的程度,把分寸感把握好,给予孩子健康积极的引导,而非用权威来对他们进行“B迫”。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放养”并不等于“放纵”,在一些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上,我们仍要对孩子给予一定的约束,避免一味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尊重孩子想法的前提下,让孩子在规则范围内,尽可能自由地成长。 比如有的孩子新格比较跳TUO,我们在教育时,要给予更多的约束,更注重于“经养”,反之有的孩子新格比较内向乖巧,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更偏向于“放养”,尽量做到“经放结合”,因材施教,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结语: “经养”与“放养”的孩子,长大后在各方面都会有极大差异。 无论是一味地“放养”,还是一味地“经养”,都不是理想的教养方式,二者各有利弊,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适度结合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