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长平之战:赵括犯了两大失误,以至于最后倒在了冲锋路上

公元前262年,赵国接受了上党的投诚,因此上党之争便成为了秦赵两国交战的导火线。两年后,秦国举全国之力,以白起为将,与赵国在上党打了三年。此时赵国以廉颇为将,廉颇的打法则是以退为进,一座城池一座城池的消耗对手,致使秦国久攻不下。

于是秦国开始使用离间计,另一方面赵王也嫌弃廉颇不能快速取得大胜,于是换了赵括上去,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这也为之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如果按照廉颇的战略,最终结果就是秦国粮草耗尽,然后退兵,这才是正确的打法。但此时赵国和秦国乃是两个超一流国家,谁也不服谁,守而不打岂不是丢了赵国国君的脸面?

恰逢此时,以赵括为首的主战派在朝堂之上纸上谈兵,说得头头是道,其实赵括的道理是正确的,只是到了战场上就变了。

一、赵国换将,白起诈死

在赵括出发之前,秦国这边白起就诈死了。他以为白起死了,实则白起只是背后发力,在赵国这边搞了点流言就把廉颇换了。其实这和廉颇三年对峙有关,时间拖得太久了些,赵国国内又有赵括等人坚决请战。长平之战秦赵对峙三年之久,两边都是举国之力,都想快点结束。

二、赵军断粮,陷入绝境

在长平之战中,赵军最大的失误就是被白起断去了粮草补给线。白起派2.5万经锐切断了赵军的补给线,以至于赵军粮草耗尽,断粮46日。

在此期间,赵军饥肠辘辘,经常因为一个面饼、一碗稀粥而发生争抢撕咬的请况,甚至自相残杀、“音相杀为食”。

但是,面对绝境,赵军并没有投降,46天之后依然有士气和斗志。根据《史记》记载,在最后时刻:赵括带领赵军突围,他将士兵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发起冲锋,一共发起了四次大规模的反击。

根本就无法相信,这就是断粮46天的赵军,在赵括的带领下还能如此勇猛,由此可见赵括并非庸才。

在四次冲击无果后,赵括放弃了全部防线,亲自持剑上阵搏斗,率领全部赵军向秦军发起了亡命冲锋。一时间,秦军被杀得大败而逃,尸野遍地,赵括见此便决定乘胜追击!此时有人跟他说前方有埋伏,但他却一意孤行!

这赵括终究是经验不足啊,秦军随便扔个几万尸体,一有或,赵括就直接追上去了,还骄傲地说了个乘胜追击,然后就放弃了赵军的平原优势,干到山地上去了,然后一步步进了白起的套。

这是赵括的又一战略失误,虽然赵括所带的军队只有五万胡服骑色的骑兵。但是凭借骑兵之利,又岂是白起的步兵能阻挡的。放弃平原,就注定了失去了所有优势。以至于最后赵括被秦军色杀,赵军也投降了秦军。

赵括到达前线时间太短,并未来得及理清兵权就被要求决战,结果被廉颇党的两位主帅坑了,赵括一死,他们随即投降。

三、赵括虽经验不足,但不失气节

其实从一些角度来看赵括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赵括缺乏实战经验,一上场就是身经百战的战神白起,所以赵括惨败,但是40多天断粮而赵括能维持军心不乱,也已经是难得的将才了,赵括本身的才智是不能够被忽视的。

只能说赵括有能力,但是不够,也有缺点。不过他母亲说他不行的事我觉得更多的是希望他别去顶替廉颇,廉颇的实力也是闻名七国的,他母亲也知道赵括顶了天也不可能超过廉颇,廉颇都不行的仗赵括更不行了。

但是赵括临危不乱做出绝命反击,直至战死亦不言降,至少不失大节、不缺勇气。

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多了几十万的降卒,不能放,又吃不下,所以只能杀掉,大家都心知肚明,只不过白起背黑锅罢了。若是放这些降兵回去,来年又得打一场长平之战,那这场仗岂不是白打了?

不过,坑杀了四十万赵军这一件事确实不光彩。

  • 上一篇:容忍语用失误策略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