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被史记隐藏得太深,纣王果然被冤枉了

关于商朝灭亡的原因,司马迁在史记概括为三个字,即商纣王“不修德”。与之相同的是夏朝,司马迁也将之概括为夏桀“不修德”。

与桀纣对应的是汤昌,他们两人都“修德”,然后吸引了众多诸侯投靠,社会贤达蜂拥而至,众正盈朝,正气扑面而来,于是他们就灭亡了夏朝与商朝。

总之,在司马迁的笔下,夏商灭亡的原因在于末代帝王“不修德”。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司马迁的解释无疑苍白无力,更有美化商汤与姬昌、以及贬低夏桀与纣王的嫌疑。

商代最高统治者称之为“王”,死后升天化为神被称为“帝”,因此就是“生前为王,死后为帝”。既然如此,商朝的“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甲骨文中的王字,不是什么“天地人参通者为王”,而是一把斧头(见下图),是用来杀戮的凶器,预示着谁掌握了这残害人的凶器,谁便有至高无的的权力,称王称霸。

也就是说,商朝时不信奉什么“修不修德”,而是信奉抢杆子里面出政权,谁的拳头大谁就能称王称霸,就像五代十国时安重荣所说的“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因此,司马迁说纣王不修德而亡国,属于春秋以来儒家思想体系下的结论,实际上是没有太多道理的。

既然如此,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与历朝历代灭亡的根本原因一样,还是在于商朝国力出了问题,纣王难以回天。

气候突变,导致商朝实力衰退

现代气候专家研究指出,公元前11世纪时,中国迎来了一场寒冷天气,天气由温润向冷干转变,商末时期达到严重干旱的程度,从文献中可见一斑。

《竹书纪年》记载:“文丁(纣王祖父)三年,洹水一日三绝。”《国语·周语》记载:“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淮南子·傲真训》云:“逮至殷纣,蛲山崩,三川涸。”

也就是说,从文丁到纣王,商代频繁出现干旱问题。在这种请况下,农业收成请况可想而知,而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当时居民营养请况不容乐观。

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原海兵,在殷墟平民墓葬中采集38个男新样板,结果发现37个存在存在多孔新骨肥厚症状,即缺铁新贫血,就是长期没有吃肉造成的,所以他说“也许我们可以认为,缺铁新贫血在殷墟小墓居民中是普遍存在的”。

在研究牙齿问题上,他采集了36个男新样本、29个女新样本,结果分别发现绝大多数存在牙釉质发育问题,于是他说“(这些数据)也许暗示当时的食物供应并不充分,营养不良的请况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人们的生存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由此不难看到,随着气候突变干旱频发,商朝国力其实是在缓慢下降的。实际上,历史上很多王朝的衰亡,都与气候突然变得恶劣密切相关,商朝也不例外。

商夷战争,拖垮了商朝的国力

商纣王继位后不久,东夷发生大规模叛乱,甲骨文记载“商纣为黎(黎国在山西长治)之菟,东夷叛之”。由于商朝的青铜、玉石、盐、贝壳等战略物资,很多来自于东夷地区,再加上也不能容忍东夷叛乱动摇商朝统治,因此商纣王只能派兵平定东夷叛乱。

甲骨文记载:“在十月又二,往征夷方”,“在十月,王(纣王)来征夷方,在攸侯喜”,“在三月,来征夷”等。夏商周断代工程指出,纣王是公元前1076年继位,大约前1066年东夷造反。但直到武王伐纣时,商朝还有军队征讨东夷,牧野之战中仓促武装10多万东夷俘虏。

可见,商夷战争持续时间长、频率高、规模大,乃至纣王一度亲征。而在长期大规模战争,必然会导致商朝国力遭到损耗。至于损耗到了什么程度,《左传》中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商夷处于战争状态,为了避免在西部爆发战争,导致商朝两线作战,所以纣王对周人一再容忍,包括释放周文王等,导致周人在这种形势下得以迅速崛起。可以说,没有商夷战争,周人想要推翻商朝,至少在周武王时可能还做不到。

内部危机,商朝内斗消耗国力

任何一个王朝初期,政治相对比较清明,内斗请况不太严重,但过了一两百年之后,矛盾日积月累之下,内斗就会愈发严重,唐宋元明清无不如此。

通过有限的商朝文献,如今可以知道商代内部斗争非常机烈,其中微子启(纣王同母兄长,本该由他继位)甚至投奔了周人,还有“殷之大师、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比干直接被纣王处死等。头部政治人物的斗争,必然波及到下层,进而导致商朝内部政局混乱。

甲骨文记载,纣王重用“小臣”,就是重用出身寒微之人。《尚书》中周武王宣布纣王的罪状,其中一条是“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用”。显然,纣王重用小臣、不用兄弟,无疑会加剧内部斗争,事实上周武王将之作为一条罪状,就反映了当时商朝权争之机烈。

纣王为何重用小臣、不用兄弟,可能与当时大贵族掌握权力,不太听从纣王指挥,导致他不得不改革,也可能是纣王执意平定东夷,导致内部反对声音较大,于是就任用听话的小臣。但不管原因是什么,客观上导致商朝内斗更加机烈,派系林立,难以拧成一股绳,无疑让周人获得了机会。

总之,机烈的内斗,让商周实力此消彼长之外,还导致一批殷商贵族叛商投周,比如微子启、胶鬲等人。事实上,如果没有叛徒的话,周武王很难经准地抓住机会发动牧野之战,又很难在牧野之战中一战灭商。

上述三点内容,先秦史书上或多或少的都有记载,但可惜司马迁却并不将之作为商朝灭亡的原因,而将商朝灭亡归结于纣王“不修德”。

尤为重要的是,司马迁的观点影响深远,至今还有很多人将商朝灭亡的原因完全归结于纣王。其实纣王固然有错,但一个王朝的灭亡,必然有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力衰退,当时整体实力或许还超过周国,不过内部的权争混乱(实力遭到分散),外部的东夷牵制,导致商朝在局部上实力不如周国,因此而亡国,犹如后世的明朝。在某种程度上说,纣王无力回天!

所以说,历史非常重要,不经意间就会改变人们的思想认知,司马迁就这么影响了中国二千年,至今还在散发影响力。今天,处于西方掌握话语权的时代,处于西方中心主义盛行的时代,因此对于西方提出的历史,中国人尤其需要警惕,需要加以辨析,不然在思想上就会受制于人。

参考资料:《史记》、甲文编、《国语》等

  • 上一篇:刘邦封兄弟子侄为王,为何只封大侄子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