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资讯 | 媒体 | 明星 | 星座 | 历史 |

【海上记忆】留在青浦的新四军标语

1

195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10周年之际。《解放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市文管会在青浦进行重点普查,发现大量历史和革命文物》: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物普查小组,最近一个月来在青浦县所进行的重点普查工作中,发现了大量的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和历史遗址、遗迹及文物。这次普查共有三十多个重点,包括革命活动场所、古墓葬、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寺院、桥梁、碑碣等,其中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有:旧青浦镇北,万安桥附近房舍和旧青浦小学墙上的新四军在北撤前留下的宣传标语。标语全文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我们要和平,反对内战’,后面有‘新四军宣’款,系用朱红粉涂写。这种革命标语在上海地区还是首次发现。”

旧青浦,是相对于“新青浦”的地名。

明嘉靖年间,曾设县治于青龙镇,后又移青浦县治至唐行镇(后为青浦城厢镇)。所以,青龙镇所在位置有旧青浦之称,如今,这里隶属青浦区白鹤镇辖区。

1945年秋,浙东区党委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受命撤离,除留下少数人员继续在浙东秘密斗争外,全体指战员和地方党政干部必须在7天内全部撤离。队伍途经旧青浦北面的万安桥边时,在一座土地庙的墙上,战士们用朱红粉留下了标语。

虽然日后这些标语曾一度被涂抹、遮蔽,但还是随着时光的流逝重现人世。一如和平回到这片土地,日晒雨淋不能遮蔽这些字句蕴含的力量。

如今,它是上海地区唯一保存的新四军宣传标语。

2

新四军与上海一直关系密切。上海是新四军的孕育之地,也是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支援新四军抗战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是上海党组织领导上海人民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从1937年至1945年,在这8年时间里,上海党组织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利用上海的特殊环境和战略地位,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从人力、财力、物力,乃至社会舆论宣传等进行源源不断的援助,使上海成为新四军重要的后勤保障地。而新四军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不断发展壮大,对上海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也是极大的支持。(《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1945年,抗战胜利。重庆谈判后,中共中央命令新四军北撤。

浙东区党委、浙东游击纵队和浙东行政公署联合发表了《忍痛告别浙东父老兄弟姐妹书》,刊登在《新浙东报》终刊号上。一字一句,都表达着依依不舍,催人泪下,也满怀信念:

“正当日寇投降、抗战胜利,理应聚首狂欢的时候,我们却要忍痛向你们告别了。”“祝福民主的新浙东、新中国早日降临!”“现在,只有在今后新的岗位上,更努力、更负责、更虚心地为国家为人民继续奋斗,来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来满足你们对我们深厚的期望与关心……我们将能在独立、民主、富强新中国的自由空气中,再回来与各位畅谈衷请……”

档案显示:1945年10月11日,浙东纵队第三支队、金萧支队等数千人横渡杭州湾,经奉贤到达青浦。随后,浙东纵队第四支队也与之会合,形成浩浩荡荡上万人的队伍。浙东区党委和纵队司令部便由观音堂迁移到重固镇。

离别时刻到来,许多战士流下了眼泪,群众也依依不舍。10月12日,百姓含着热泪,纷纷拿出自己珍藏的机蛋、舍不得吃的草要和亲手缝制的布鞋等慰问品献给战士,还唱起了田歌,舞起了龙灯。来自上海的工人、学生等各界人民组成的代表团,也携带大量慰劳品参加了活动。13日,随着浙东纵队司令部移至章堰,并将所属部队编成6个支队,颁布纪律,检查落实长途跋涉的准备工作,即日起,部队开始北撤。

北上大军从观音堂出发,经重固、章堰、白鹤江,准备取道昆山北上。一路行军的浙东纵队政治部,沿途刷写宣传标语。队伍途经旧青浦时,就在两堵墙上分别刷写了两幅标语:“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我们要和平,反对内战”。

新四军大军北撤后,国民党当局很快派人用石灰纸筋覆盖标语。可这些蕴含着力量和必胜信念的字句,又岂能被遮蔽?

3

在上海成为今日上海之前,青龙镇已经是繁华的重镇。

青龙江曾是古松江故道,随着江南地区的繁盛和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青龙镇一跃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唐天宝年间,置青龙镇,成为当时东南通商大邑。宋代,置市舶司,一度成为对外贸易港口,有“小杭州”之称。镇内大小河流作为主干道的支流,都承担着繁忙的航运工作。

如果穿越时空,漫步在当时的万安桥边,环望四周,必然是“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的热闹和喧嚣。这样一幅繁华兴盛的场景,在这个“东南巨镇”“两浙路最富庶的贸易港口”前后持续了近200年。

至宋末,随着吴淞江的变迁、淤塞,青龙镇不再适合作为港口。明代以后,黄浦江成为新的入海口,新的城镇和港口出现,青龙镇的地位逐渐被上海镇取代。青龙江边,繁华的街市沉寂下来,繁忙的小河恢复了静静流淌。时光如梭,昔日的亭台楼阁都消失在历史中,道路两边呈现的已是郁郁葱葱的菜田。

1959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文物普查小组在当时的青浦县进行普查工作,这两处标有标语的墙面被发现,很快被列为青浦县文物保护单位,竖立石碑,进行了修缮。后来,又修缮了土地庙,并在土地庙后河边修建了石驳以及旁边的万安小石桥,标语墙也在1960年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又是50年过去了。2010年起,上海博物馆在白鹤镇启动了考古发掘项目,大队考古人员的到来,为宁静的乡间再次带来热闹。考古队员发掘出土的大量唐宋时期瓷器,有力地证明了青龙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这些瓷器很有可能从各大窑口运到青龙镇后,进而转口销往高丽与日本。

2016年,考古队发现了青龙镇隆平寺塔基,塔基下的地宫保存完整。隆平寺塔是青龙镇北部的地标新建筑,文献记载,隆平寺塔在当时还有灯塔作用,为往来的船指明方向。遥想当年,百舸争流,南来北往于海上丝绸之路的货船经过这里,远远看见高达七层的隆平寺塔闪烁光亮,指点方向,是怎样一种景象?

几百年前各国商旅队伍的讨价还价声、寺庙僧侣的诵咏声、集镇热闹的市井声,近80年前英姿勃发一路行军至此的队伍的歌声、年轻的政治部战士唰唰书写标语的声音,和今日河边菜田里蔬果的叶子在夏季的风中所发出婆娑的声音,都各自向历史诉说着见证。从古塔遗址到标语墙,步行只有一分钟路程,但走过来,似乎穿越了几百年的上海发展图景,又连接上了波澜壮阔的近代史。

  • 上一篇:最悲催殖民地:西撒哈拉为什么至今无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