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儿童 |

“养”出乡村好景致(3)

4月19日8点,彭天祥与另外两名住在永兴镇的队员准时骑着摩托车上路,开启一天的养路、护路模式。彭天祥的摩托车上,右边捆着装垃圾的小推车,左边捆着保温饭盒,里面是当天的午饭。

“60多公里的养护路段,我们5个人基本上是集中清理、分段巡查,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在永兴镇箐河村路段,正在用小推车清运边沟垃圾、杂草的彭天祥告诉记者,每天工作8、9个小时,清理沿线路面、边沟的垃圾、杂草、淤泥、枯枝等。这样的工作模式,他已经干了6年。

秉持“在养中建、在建中养”的思路,盐边县养路队是一个既极度“省钱”又时常“烧钱”的团队。为了把工作经费里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他们自改所属设备,队上的一台装载机和从县水利局借来的挖掘机铲斗上,安装了一个可以灵活装卸的大钢钉,在历次工程施工、边沟清理、道路疏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边远区域工程机械难以到达的实际请况,凭借多年的养护经验,自创罐烧沥青“火补”方法……而每年进入汛期,为保障300余公里主干道边沟、涵洞得到及时清理、维护,他们又“奢侈”地以每小时近200元的价格,租赁挖掘机进行集中施工……正是这样的态度与经神,养出了整洁、亮堂的公路,养出了美丽乡村好景致。

创新“共管”,构建三级“路长制”

在四好农村路创建中,盐边县交通运输局加快健全长效稳定的管养保障体系,主动与各乡镇对接,以固定机制、扩大队伍为抓手,在全县广袤农村营造“如果护不好路,发展就迈不开步”的氛围,全力实施农村公路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把群众“喊答应”,发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加入到既用路更爱路护路的行列中。如今,全县三级“路长制”发动了3000余人加入义务护路队伍。

在“路长制”探索中,格萨拉乡与国家4A级景区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一道,着力构建景区与乡村发展利益共同体,要求景区工作人员与各村村民定期清扫路面、维护路面,一大批既是景区牵马人又是田间地头种植户的彝族村民成为护路人。该项经验多次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

4月19日,在格萨拉乡古德村,县交通运输局公路水路管理股、县养路队的相关人员与村里的干部群众就辖区道路养护事宜进行接洽。村文书陈福杰告诉记者,横穿村庄的S221省道,除了县养路队的管护,村里还安排了3名公益岗位的村民管护该路段,村两委将“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写进了村规民约。

记者从县交通运输局得到一组数据:在良好的道路管护秩序下,自去年汛期以来,全县共计清扫路面1851800平方米,疏通边沟约240公里,清理坍方15万余立方米,疏通堵塞涵洞18道,新建边沟670米,修补油路面10000余平方米,修补坑凼路面2000余平方米。

良好的道路环境,推动了沿线格萨拉、温泉、永兴等乡镇特SE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以古德村集体经济为例,连续2年时间,该村由多名村民入股的响水河生态养殖细甲鱼获得了以万元为单位的收益递增,细甲鱼的市场价格达到每斤65元。

  • 上一篇:石榴花叶子发黄的原因及解决应对办法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