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妈妈的暖冬面食(2)

那个年代街上店铺也没有用机器压面的,所以是个新鲜物件儿,我放学回来,没事儿就自告奋勇干这活儿,玩来玩去,压面片、压面条都很熟练了,还乐此不疲。

煮尜尜儿

妈妈为了给我们调换饭食,还常给我们做一种又暖身又好吃的东西,就是“煮尜(gá)尜儿”。粗粮细作,也是饱腹的佳肴。

这是用三分之二的玉米面、三分之一的白面,掺和在一起加水和成面团,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用擀面杖擀成一公分厚的大面片,横向竖向切成的小方块儿里加入干面,上下左右像摇煤球一样地摇呀摇,小方块在里面滚来滚去,就变成小圆球儿了,因为摇得用力,面团相互撞击,就紧实,吃着有嚼劲,所以它也叫“盆里碰”,名符其实。

接着,妈妈把冬天储存的胡萝卜用小擦床擦成细丝,加上羊肉片、葱丝、姜丝、酱油搅拌均匀一块儿喂着。锅里水开了,先煮尜尜儿,因为是球状的,所以不容易煮偷,得多煮一会儿,再把喂好的东西倒入锅中,出锅前加盐和香油、撒点儿胡椒粉。嘿!一碗入肚肠,抗饿挡风霜。因为玉米面消化慢,再加暖胃的羊肉,肚里有食身上也就不冷了,一下午上课都经神倍儿足。

这个东西还有个名字,叫“大喇嘛逛庙”,为什么这么叫呢?因为一多半是玉米面,所以煮出来的尜尜儿是金黄金黄的,汤汁也呈黄SE,再加上锅里的胡萝卜丝,煞是好看。而喇嘛都是穿黄袍,喇嘛庙又是黄顶,庙内有红装置等,所以有淘气的孩子就这么称呼了,我想也是表达一种喜爱吧!

锅贴儿

在我出生前,父亲、母亲都曾在上海工作、生活过几年,所以我家的饭菜常有上海风味的影子。“锅贴儿”本来是北京的一种家常食品,在我家,妈妈用了上海“水煎包”的制作方法来改良。

首先是用开水和面,又叫烫面,这样和出的面十分柔软,多用于蒸炸。把猪肉剁碎和葱姜末搅拌做馅,烫面揪剂子,擀成饺子皮,一个个包好。

  • 上一篇:若是努力很久也没有成功戒烟的话,那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