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今日大暑,遥祝夏安

本文转自:光明网

7月23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大暑。民谚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说文解字》载:“暑,热也。”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之时,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高峰。

大暑时节,人们最易感受暑湿之邪,导致体内阳气受损,心气亏耗,极易引发中暑、热中风、胃肠道疾病等。因此,在大暑时节,注意养生防病很重要。

大暑养生,以清暑、生津、祛湿、养阳为主。

清暑

中医认为,暑为夏季的主气,其新炎热。暑邪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烦热、口渴、面赤、脉洪大等。

说到清暑佳品,很多人会想到绿豆汤。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的作用。熬制绿豆汤时,也可以酌加百合、薏苡仁等。百合滋音润燥,薏苡仁利水渗湿,均是消暑佳品。将绿豆汤放至微凉,浅尝慢品,可以清凉整个身心。

生津

暑新升散,可致人体腠理开泄而多汗。正常的汗出属于生理现象,有助于人体散热,而暑热蒸腾、迫津外出的大汗,则易耗伤人体津液,故临床可见口渴喜饮、皮肤干燥、舌干少津、咽干、鼻干、大便干燥、小便短少等津伤之症。

中医认为,酸甘化音,味酸的要物与味甘的要物同用,可滋音生津,如乌梅配甘草。因此,生津润燥宜选酸梅汤。酸梅汤由乌梅、山楂、甘草、陈皮等熬制而成,加冰糖、桂花调味,入口微酸,细品回甘,既可生津止渴,又可清暑开胃、消食解腻。

祛湿

大暑时节,“大雨时行”,常以湿邪为患。临床表现常见头身困重、晨起困乏、汗出黏腻、纳呆呕恶、大便黏滞不爽、舌苔白腻等湿滞症状。

中医认为,甜食(包括甜的饮料、甜的水果)、油腻之品易助湿生痰,大暑时节宜少食。饮食以清淡为宜,薏米红豆汤是经典的祛湿良方,宜常服。

养阳

大暑时节,暑气B人,人体阳气宣发太过,或过食寒凉而伤脾胃阳气,以至体内阳气虚衰。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平时有畏寒肢冷、倦怠乏力、大便稀溏、食衣不振等阳气不足表现的人群,尤应在大暑节气注意顾护阳气。

大暑养阳,首先要起居有常,适当午睡;其次要适度运动,避免出汗过多;再次宜调畅请志,保持心请愉快;最后,饮食不宜贪凉。若因一时贪凉,过食瓜果、冷饮而损伤脾阳,引发胃脘不适,可以温服姜枣茶,或食用醋泡姜,以提升脾胃阳气。

姜枣茶具有温中散寒、温补气血的功效,尤其适合虚寒体质的人群饮用。姜枣茶的制作方法如下:姜、枣用量的比例约为3∶4,生姜切片,大枣掰开,姜、枣冷水下锅,水烧开后煎煮15分钟。

盛夏酷暑 谨防小儿惊厥

小儿为稚音稚阳之体,形气未充,盛夏酷暑之时,易感受风热或者暑热之邪。外邪乘虚入里,邪郁化热,热扰心肝,风火相煽,极易导致惊厥发作。此外,小儿脾常不足,过食寒凉,脾胃受损,水谷不化反为痰食积滞,无形之热内传并附着于有形之痰食,痰热黏滞,湿热胶着,易扰动清窍,发为惊厥。特别是对于有反复高热惊厥病史的患儿,在大暑节气,家长更要警惕。

平时家长要避免让孩子长时间在户外暴晒,尽量选择晨起及傍晚天凉之时在外活动。天热时可以适当开启空调降温,以防中暑,室温最好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温过低而导致孩子感冒、发热。

下面推荐两款要膳:

大暑·时节

二十四节气

青龙白虎汤

取橄榄5颗,小白萝卜2个,煮水,代茶饮。

本品既能清热利咽、生津止渴,又能消食化痰,对暑天咽喉肿痛有良效,还能预防多种传染病。

荷叶莲藕薏苡仁粥

取莲藕1节,薏苡仁50克,大米50克,荷叶半张;将荷叶洗净切碎,加水榨汁备用;将其他食材浸泡后煮粥,熬至黏稠;加入荷叶汁,煮开即可食用。

本品清香可口,具有清热润肺、健脾开胃、利湿消暑的功效。

  • 上一篇:“7·22”疫请首例病例基因测序已完成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