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可作为其他武术运动的基本功
更新时间:2022-05-06
我经常对太极拳感兴趣的朋友解释什么是太极拳,其实就一句话: “太极拳是一种放松的方法” 紧跟着第二句话是: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普通人恢复到身体本应该有的自然状态” 这种“自然状态”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正松静,自然安舒”。如果自己忘记这种体会的话,可以看一看被微风吹拂的柳条,想象一下动物园里悠闲踱步的长颈鹿,感受一下他们的状态。 实际上,不管练不练太极拳,每个人都具有这种自然状态,只是这种状态被许许多多的其他状态淹没了,根本不会被我们注意到!在我和多位从未练过太极拳朋友的交流中发现,除了极个别严重骨盆前倾的女士外,很多朋友都能在几分钟内找到自己的自然状态,其中包括一位88岁的老乃乃。这也验证了我的上述判断。 从这角度出发,也可以说,太极拳是一套强化自然放松状态的系统新方法——由静到动,从无外力到有外力,从慢速到快速,逐步将这种状态延展到各种活动中去。 在自然放松状态下进行运动,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在这种状态下运动,对人体的保护,对体力的保存,对心态的平稳,对潜能的发掘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首先,因为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其运动主体是骨架和筋膜,而非我们通常认为的肌肉,肌肉在其中只是起到了骨架连接的作用。因为经过亿万年的雕琢,骨骼具备了天然的强度和弹新,加上关节特有的灵活新,让骨架成为最好的运动结构之一。 其次,除了意外伤外,有不少运动损伤是因为肌肉、关节的过度和超范围使用,如抽筋、扭伤等。经过太极拳的训练,我们在遵循骨骼、肌肉、关节运动规律下,可以避免超范围动作和减少运动消耗。同时因为气血滋养骨骼和筋膜韧带,增加骨密度和筋膜质地,更减少了骨折、骨裂的可能。 第三,太极拳注重心态的训练,强调在运动中保持心静体松。经过长期的太极拳训练后,气血对身体和大脑的濡养效率和效果大大增加,对事物的反应和判断都会更加迅速,并产生新的处理角度和方法,机发运动者的潜能。运动员在运动时会很快进入心境平和的状态,保持清醒而敏锐的头脑,更有利于自身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运动是人体本应该有的运动状态,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运动状态的存在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西式体育教育的结果。西方运动解剖学认为肌肉用力是人体唯一的用力方法,再加上改开后健美、健身运动在国内的迅速流行,俊男靓女的魔鬼身材,更加深了我们对肌肉锻炼的印象,所以我们有这样的用力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传统武学中,肌肉被视为筋膜、韧带的组成部分,在以骨架筋膜为主的用力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在传武训练体系中认为,与肌肉相比,锻炼筋膜、骨骼和炁更具价值。最有名的那句话“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大家可以观察一下武学大家,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清一SE的大块头,反倒有几位是身材瘦弱的,特别是内家拳大师。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并不是要贬低西方运动观念,它代表了对人体运动方式的一种认知,而我们应该意识到中西方对人体运动方式有不同的认知和实践,并在有条件的请况下,对不同的运动方式进行尝试。 不管西式发力还是中式发力都是在讨论运动中人体驱动力来源的问题。就我目前的体会是,以骨架为作用对象的驱动力主要是三种: 一种是以肌肉胀缩为驱动力,如拳击、自由搏击为主的西式武术; 一种是以筋膜伸缩为驱动力,如少林拳、洪拳为代表的外家拳; 一种是以炁的开合为驱动力,如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代表内家拳。 这里涉及到“炁”是人体一种未知的动能,但在太极拳中是常用的概念,如“以心行炁,以炁运身”。在以炁运身时,除了极少数必要的肌肉参与运动外,其他肌肉和身体组织都尽可能地处于放松的状态,这种运动反而比用肌肉用力的运动更加省力和稳固。此处需要强调的是,那部分参与运动的肌肉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调用。这种运动方式以常理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但又真实存在。这算是人体的一个未解之谜吧! 当然,客观上述三种驱动力在运行时都必定有肌肉的参与,但三种驱动力相关理念对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是逐次削弱的,而且有主动调肌肉还是被动调用肌肉的明显区别。 此篇文章主要建议大家的是将我们驱动力从肌肉胀缩模式切换到炁的开合模式上来。一旦切换成功,做什么样的动作或运动就和以前一样,但比过去更安全、省力! 编辑:小七 来源网络,转载旨在分享,侵权联系处理。 【预约直播】 ▼ 点亮这里,建立深度阅读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