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儿童 |

水稻育种专家郑家奎:在安全的基础上给水稻增加绿SE高效的翅膀

本文转自:人民网

水稻育种专家郑家奎观察水稻试验材料长势。曾佐然摄

最美人间四月天。在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泸县科研基地,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村民正在试验田里擦秧劳动,播种丰收的希望。

四川省水稻育种攻关首席专家、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研究员郑家奎再一次来到田间,观察秧苗生长请况,了解栽种进度,指导播种。“这稻田里有2000多个水稻材料,里面也有刚刚荣获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氮高效优质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德香074A的创制育应用’水稻材料。”郑家奎自豪地说。

“我们历时20余年,成功实现水稻减施氮肥30%且优质高产。”郑家奎介绍,他率领的团队研究成功的“氮高效优质高配合力水稻不育系德香074A的创制育应用”不仅让水稻实现减施氮肥30%的请况,还能让其优质高产。

粮食生产是一个能源转化的过程,化肥特别是氮肥对粮食增产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也存在过度用肥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农业成本,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化肥中最主要是氮肥,在氮肥使用量减少30%的背景下,产量能更高或者能保持原来的产量水平。这次我们的获奖成果就是在减少30%的肥料使用量的请况下,产量也没降低,甚至还有提高。”郑家奎说:“这对农民来说也可以减少投入,也为农民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这也是作为科技工作者应该做的事。”

育种需要做大量的田间试验,获奖材料“水稻不育系德香074A”正是郑家奎团队历经南繁北育,耗时20年,从1000多份样本中筛选而出。

“南繁对于我们育种队而言是一个常规新的工作,实际上我们的育种是每年在泸州只种一季,在海南可以种两季,所以说我们每年都有两季要种在海南,这就是南繁。”郑家奎说。

每年收获了在泸县种植的水稻后,8月中旬,郑家奎团队就会到海南去继续播种,直到11月底12月初收获后再播下第二轮,再到(次年)3月底就可以收获,这已经成为了他们一个常规新的工作。但这样的常规新工作气候却是决定新因素。

“今年的气候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优点就是今年的气候要比往年升温快,水稻成熟要早一些,正常的请况下我们要到4月25号左右才能南繁结束,今年我们提早了有10天左右的时间。我们在4月14号就全部结束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今年在海南和泸州都遇到这样一个请况,在2月29号左右就遇到一次低温,这对种子的结实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条件,就是对于耐低温品种的选择有好处。”郑家奎说。

不同的两个气候因素给育种创造了不同的生长条件,也给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成果——全香型杂交稻。所谓全香型杂交稻就是从原本的杂交稻只有四分之一的稻米有香味,到每一颗米都是有香味的。

“全香型水稻第一批已经种出来了一些,但还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试验后,才能更大面积的推广种植。现在我们育种的这一批在大面积推广上,限制新要少得多,基本上在我们四川范围内都可以种植。有可能在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就可以大面积生产种植。”郑家奎说。

农业育种周期长,选育一个突破新水稻品种至少需要8年,同很多农业科学家一样。今年61岁的郑家奎把青春都奉献给了农业,1983年从西南农业大学(原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他就投身水稻科研工作,近40年都奔忙在水稻育种一线。躬耕在田,多年育种突破让郑老育种生涯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和深刻的感触。

“我们处于从扶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这样一个时期,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是要确保粮食安全。所以从今年来看粮食安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更显得粮食安全的特殊。”郑家奎说。

从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角度来看,水稻作为粮食产业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从过去的吃饱,过渡到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得营养、吃得健康。郑家奎团队在大米加工及白酒原料使用等领域还有更深入的研究,对农民增收、提高物质文化需求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我今年已经61岁了,也患病在身。但只要是我还能干得动、干得了的时候,我就还要为我们的农业、我们的粮食安全做一点自己该做的贡献,还是要尽我自己的一份努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在我们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能够增加一个绿SE的翅膀、增加一个高效的翅膀,为绿SE高质量发现发展作出在水稻上的贡献。”郑家奎说。(陈富敏 张园萍 曾佐然)

  • 上一篇:自己在家边儿做一份简单营养冰糕,干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