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区域党建共同体让乡村“抱团”振兴
更新时间:2022-06-25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麦收结束,武城县鲁权屯镇7个村成立的“金粮田”党建共同体集中托管的近万亩小麦已全部收获完毕,而村民们也迎来了分红的好日子。其中,7个村共分红700余万元,村民每亩地首次分红达到800元。 “我家4亩多地,这次分红领了3560块钱。现在年龄大了,干活不利索,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比自己种地收入还多,现在我们农民也过上了入股领分红的好日子。”今年70多岁的鲁权屯镇燕庄村村民张吉水高兴地说。今年小麦亩产达到了1300多斤,比自己种植要多收200多斤,这多亏了镇上成立的“金粮田”党建共同体。 鲁权屯镇是工业重镇,周边村民大多进厂就业,农田多数由老人耕种。老人经力有限,种粮效益低。为此,武城县将燕庄村、杨楼村、潘庄村等村请相似、地域临近的7个村庄,通过党组织联合起来,成立区域党建共同体,通过在村成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将合作社作为载体与第三方企业进行对接,将土地全部进行托管种植,村集体收取管理费,村民每年进行2次分红,实现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目前,7个村共成方连片规模化流转土地8700亩。 “通过收取管理费,村集体每年能增收近10万元。”燕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越说,有了党组织作纽带,我们区域内部有事一起商量、发展一起谋划,大家互相学习、抱团发展。 针对村庄规模小,资源要素分散,产业发展碎片化等问题,武城县探索建立区域党建共同体的模式,在产业相关、人文相亲、村请相仿的农村片区建立区域党建共同体,通过组织共建、产业联建、服务共享、治理联动等方式,破解部分农村党组织基础条件差、产业支撑不强、聚合优势不明显、乡村人才匮乏等问题,让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夏日炎炎。在武城县武城镇石庄村,小麦垄畦之间套种的辣椒泛着青SE,长势喜人。这是该镇依托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中椒英潮辣业有限公司探索开展的“粮辣套”复合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能实现小麦、辣椒、玉米一年内三种三收,预计全年每亩地收入可达8000多块钱。”武城镇党委书记朱绪登介绍,由党建共同体牵头,在区域内村庄建立企业的智能化育苗大棚和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复合种植模式和承包辣椒粗加工等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了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良好局面。 如今,依托书记共商、班子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这些区域党建共同体正推动乡村之间抱团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提升。截至目前,武城县建立各类型区域党建共同体49个,村庄覆盖率达100%,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8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