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涝保播、促弱转壮、机械化抢收...... 五大措施确保夏粮丰收到手
更新时间:2022-07-14
本文转自:光明网 光明网讯(记者宋雅娟)“去年秋播遭遇了罕见的秋汛,冬小麦播种推迟时间之长、晚播面积比例之大,多年不遇。今年夏粮小麦能实现抗灾夺丰收,是主客观因素同向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7月14日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夏粮丰收可以说是“人特别努力,天比较帮忙”。 潘文博表示,客观上讲,冬小麦播下去后,主产区大部天气比较有利,先是入冬晚又巧遇暖冬,冬季积温多了100-120°C,这样算下来,冬天小麦就多长了一片半的叶子;开春后气温回升快、没有发生“倒春寒”和严重的春旱,利于起身拔节分蘖成穗;到了夏季,土壤底墒充足、早晚温差大、这样利于小麦灌浆;收获的时候,天气持续晴好,小麦TUO水快、质量好。 主观上,各地各部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力度空前。农业农村系统以背水一战的决心,超常超强的力度攻坚克难,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把各项抗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落得实落得好。工作中,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也可以说闯了“五关”。 第一关,抓抗涝保播。去年因涝一度有近1/3的小麦种不下去,各方面都很着急。农业农村部及时开展部级干部包省包片指导督导,制定印发了抗涝抢播的15个专项技术方案和明白纸,指导各地落实“抢播四补”措施,这四补就是“以种补晚、以密补晚、以好补晚、以肥补晚”。特别是督促河北、陕西、山西等地抓住封冻前的最后窗口期,指导他们能播一亩是一亩,最后即使“土里捂”的,还抢播了148万亩,千方百计把冬小麦面积稳住了。各地反映,今年即使冬前“土里捂”的小麦,后来产量也有八九百斤,这也印证了“地不冻,只管种,种下去就有希望”的农谚。 第二关,抓促弱转壮。去年受涝重的5个省,冀、鲁、豫加上陕、晋,这5省冬前一二类苗比常年少了22.1个百分点,各方面也十分着急,我们及时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苗请的促弱转壮技术预案,经准定位弱苗田块定位到县乡、村组,用大数据经细绘制了1.1亿亩晚播麦、940万亩的“一根针”,还有148万亩“土里捂”的苗请分布图,挂图作业、督战督办。一开春农业农村系统力量就全部压到一线,部里组织100多名机关干部、派出30多个小分队200多名科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服务,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累计派出62.4万人次进村入户,指导1.1亿亩晚播地块普遍施了一次返青肥,促进苗请快速转化升级。到小麦拔节时苗请长势与常年基本相当了。我们4月6日调度,小麦一二类苗的比例达到了87.9%,比冬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基本抢回了晚播影响。 第三关,抓防病治虫。今年小麦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所以我们动手早、动手快,秋播时主产区99%以上实现了种子苞衣或要剂拌种,一开春就组织各地备足要剂要械,组建应急防治队开展防治作业,主产区麦田基本防了1-2遍,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发生面积比去年减少91%和40%,最终小麦病粒占比基本在0.2%以下,显著低于去年。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都说,麦收时小麦植株从上到下,干净利索,没有由于赤霉病、条锈病或白粉病等其他病带来的“白穗”和“黑穗”。 第四关,抓“一喷三防”。中央财政今年紧急安排16亿元支持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主产区组建了1.8万个专业服务队,实现喷防作业全覆盖,部分地区喷防两遍以上,有效预防了小麦早衰和干热风,河南、山东、河北等主产区灌浆时间普遍多了3天,平均提高千粒重0.45克,理论上讲千粒重每增加1克,单产提高10公斤,仅这一项技术措施就可弥补前期晚播弱苗产量损失30亿斤。而且今年小麦质量也好于常年。 第五关,抓机械化抢收。麦收时不少地方突发疫请,上海、安徽、河北、河南等地,我们也非常着急,5月上旬部里组织主产省逐个地块对接机手机具,麦收前5天就基本对接到位。麦收期间,农业农村部牵头成立跨部门工作专班,派出9位部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组分赴主产省,安排人员跟踪机收队伍行程,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各地设立了2500多个接待服务站,组建了5400多支应急服务队,帮助什么?有些农户隔离了,家里麦子没人收怎么办?应急服务队帮你收,部省市县都设立了热线电话,反映的问题基本在1个小时内就解决了。今年小麦机收进度快于去年和常年,小麦机收损失率基本控制在2%以内,实现了适期收获、颗粒归仓。 今年夏粮小麦实现抗灾夺丰收,增产28.7亿斤,也再次印证了农谚所说的,“三分在种、七分靠管,只要管好、照样增产”这么一个道理。经验值得总结,概括起来就是:环环紧扣抓得牢,天道酬勤助丰收;今年确实效果好,今后借鉴管长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