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后的高危人群,做好“起跑”的准备,了解下
更新时间:2022-07-29
先回答一个问题,看看你能回答上来吗? 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致死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 答案是心脑血管病,这不仅是目前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死因,因其尤其是脑梗塞、脑出血等造成的瘫痪卧床等残疾是导致老年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刚刚退休不久的张先生,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终生可以生活的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了,也做出了游遍山川美景的规划,但突如其来的脑梗塞打乱了一切,虽然侥幸捡回一条命,左半个身子却失去了功能,生活勉强可以半自理,外出旅游的计划很难再实现了,实际上他原本有机会避免这一后果的发生,只因他错过了时机。 原来在脑梗塞发生的前两天,他已经出现明显的不适感,比如先是头晕,接着左半个身子没劲,抬胳膊都费劲,舌头也不太灵活,说起话来结结巴巴,他也没太在意,老伴说看着他的嘴怎么歪得厉害,还不住流口水,还觉得是不是这段时间太累需要多休息,直至这些表现越来越严重了,才想起来到医院看医生,结果可想而知。 医生说张先生还算是幸运的,脑梗塞发生的部位没有危及生命,但由于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左半身瘫痪已是不可逆转的了,如果能在两天前有不适感觉时变来就诊,后面的一切不良后果都可能避免,完全可以实现他游遍山川美景的规划,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要! 【医生评析】 在我国脑血管病幸存者中,40%会遗留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们照护,原因在于脑细胞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这种状态下脑细胞每分钟将死亡190万个,超过4.5小时脑组织的损伤将不可避免。 让人遗憾的是,我国一项综合统计30多所医院的数字显示:我国居民发生脑梗塞后,在4.5小时内得到救治,比如进行溶栓取栓恢复脑供血的人比例不足20%,而得到及时救治的人基本上不会留下什么后遗症,不会影响日后的正常生活。 为什么结果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对心脑血管病的救治实际上是一场挽救生命的接力,第一棒“起跑”需要自己早发现,第二棒是以最快的速度求助120送到医院的“途中加速”,第三棒是医生立即溶栓取栓的“冲刺”。目前我在不断加强第二棒第三棒的建设,120迅速到达以及医院开始绿SE通道等基本能满足救治的需要,可惜的是像张先生一样做不好第一棒“起跑”的大有人在。 因此,60岁后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时刻做好“起跑”的准备。有报道显示:上海闵行莘庄地区通过各种传媒手段普及心脑血管病法治知识,3年后脑梗塞3小时内到院率提高了27.6%,总体到院时间平均为6小时,比3年前缩短了9小时,为获得及时救治降低致死致残率抢回了至关重要的时间。 所以不要以为心脑血管病与自己的无关,学习掌握“起跑”技能,在危急时或可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尤其是60岁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压的高危险人群,一定要充分认识脑梗塞等脑血管病发出的信号,一旦有信号出现哪怕是疑似信号,也应立即拔打120求助,切记不要这种请况一旦真的发生,除了以最快的速度到医院,没有其它任何办法,争分夺秒才有机会挽救生命、阻止后遗症发生。 识别脑梗塞等脑血管病的技能:一看二查三听 看脸上是否有眉MAO、口角歪斜 查四肢是否(双侧或单侧)无力 听说话是否口齿不清 【如果此文帮到了您,点个赞打个赏点击关注吧,转发告诉更多人,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