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拓富路 增收底气足
更新时间:2022-11-06
本文转自:长治日报 大棚拓富路 增收底气足 ——探访“市级示范家庭农场”长子县邹村晓露种植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经营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开展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工作以来,长子县完善制度,创新举措,培育了一批质量优、特SE显、叫得响的示范家庭农场。今起,本报开设“发展家庭农场 助力乡村振兴”栏目,陆续推出一批家庭农场发展典型,总结经验,探索创新。 ■开栏的话 □ 本报记者 常珍珍 11月2日,长子县大堡头镇邹村。天刚蒙蒙亮,王晓露和10多个菜农在家庭农场的大棚里忙碌起来,采摘、分拣、过秤、装箱……大约4个小时后,3000多斤新鲜西葫芦被分装在80个纸箱中,静静地躺在棚外,等候经销商上门。 利用这个空当,王晓露又走到另外几个大棚查看蔬菜长势。他的这个家庭农场组建于2017年5月,流转土地35.26亩,建造蔬菜大棚19座,主要种植青椒、西葫芦、白菜等设施蔬菜。 “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就我和我媳妇俩人,忙不过来。要经营好家庭农场,得雇人。常年在家庭农场务工的有2人,短期务工的有10多个人。”王晓露说,“别看我这家庭农场不算大,经济效益、带动效应却很不歪。去年,家庭农场MAO收入了40余万元,还获得了‘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荣誉哩。” 小农场,大作为。在这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田野上,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崭露头角的小农场,完善基础设施,创新发展方式,成为培育新农人、推广新技术、孕育新模式的重要平台,成为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小农场成为产业工人的孵化园。 群雁要靠头雁领,家庭农场也不例外。 “85后”的王晓露,是晓露种植家庭农场的领头雁。今年只有36岁的他可不简单,从小看着父亲种菜,二十七八岁时自己开始研究种菜,到如今已是行家里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