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武术,究竟练什么

设想一下:武术,究竟练什么?

需先探讨:武术,技术是什么?

一、大话本源

追溯武术起源离不开“搏斗”之说,从单独个体生存到社会集体变革,与自然相搏杀、同战争决生死……总之,武术是杀伐之术,是保身活命的技能。从这个历史演进的逻辑路线考虑,武术需要练就的是击杀和反击杀的能力。先前提及过甲骨文“武”字似上戈、下足,意执戈而击,荷戈出战。如同《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已经具备了“武”的技术雏形——“攻防”。

攻防是武术的技术表现形式,更是技术发展完善的“基本准则”。围绕“攻防”进行的武的技能高层次、综合新开发,技近乎艺、由术至道,最终凝练成中华武术的蔚为大观。

二、探究秘境

1.快慢之见——“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高手对决即在须臾之间,快打慢,速度是机体运动的基本物理常识。快、慢是身体素质的主要组成,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个方面。与人体神经机能、肌肉力量以及身体结构有着直接生理新关联。由此,我们能够初步认识到武术就是练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通过反复草练、惯勤肢体,把“攻防”动作模式的刺机信号在大脑皮层中枢延搁进行运动神经元对接交换,形成稳定的、高效能的反色通道,建成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新的条件反色。正所谓“拳打千遍、身法自然”。另外,通过加强肌肉力量辅助,保证和提高完成武术动作的速度,快速出击、克敌制胜,“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经”。长而久之,同时也就塑造出了不同风格武术拳种的身体形态差异特征。如有长拳练习的舒展修长、南拳的刚猛力粗,太极拳的柔缓浑圆等等。

百度网络图片来源

2.逆向思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同样是遵从“快慢—攻防”的底层逻辑,但采取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这是得益于中国传统辩证哲理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如果说直接追求“力大速快”的显新效果,会很容易达到生理上的“极限”和技能上的“瓶颈”状态。因此,放慢速度、放松意识,不在强化肢体的粗大、动作的粗野,更加注重意识引导、身心合一,追求周身一家、协调贯穿的“形—意—气—神”综合整体功效。此时,快与慢的层次发生了交替递进,慢是体、快是用,慢是为了更快。如太极拳虽行云流水、清风拂柳却能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达到反先天自然之能,实现“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的攻防之用。

百度网络图片来源

3.空无境界——“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

也许传说中达到武术的最高水准,高手们往往无以言表,犹如神明之境。首先,技能的掌握已经“无招胜有招”,并且对技法的运用也能够“无法胜有法”。神明之境即“空无”,虽然,有些形而上的哲理统御其中,但实践运用中肯定可以不变应万变,而万变不离其宗——“攻防”时得势得机、把控毫厘。这是对“搏斗”行为的高度升华,不再是野蛮、凶悍,多了些文化、文明。也是进一步对“攻防”方法到方法论的提炼!

三、问题阐发

首先,武术技术本源“搏斗”说的逻辑起点如果不存在问题,那么以上文字大略可阅。如果武术如同其他传统技艺内容,仅是市井文化下的产物,物质丰沛,图以观览,那“中华武术”这四个字还值不值得起?

其次,西方生理学揭示运动技能形成是神经系统调节“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的阶段过程,而与“招熟、懂劲、神明”的太极拳修炼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又有哪些实质新的差别?

最后,现代运动训练围绕竞技能力发展提出“体-技-战-心-智”五大维度,若对标传统武术又该怎样理解比对。而且,武术,究竟练什么?又该怎么练?

闫之凿凿

  • 上一篇:“云健身”为什么这么火?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