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劲根源-腰也.胯也
更新时间:2022-05-24
腰和胯,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份,也是两个相连而功能又不相同的部位.何为腰?胯上肋下之部份,上身之根也;何为胯?腰与大腿之间的部份,下肢之根也. 俗话说:"腰不活,则身不灵;胯不固,则桩不稳".可见,腰胯的灵活与稳定,对于练功习武之人耒说,何其重要.那么如何来认识和理解腰胯之关糸呢?在发劲时,倒底是以腰带胯还是以胯带腰呢? 窃以为, 首先腰是腰,胯是胯,两者不可混为一体.从形意拳之"三节"之拳理来分,腰为上身之根节,在外为腰,在内为丹田;胯为下肢之根节,对下体有催动劲力,促其下盘稳固的作用. 其次,腰胯又相连,腰不离胯,胯不离腰,腰胯支撑着整个身体运动.在练功发劲时,怎样耒运用腰胯? 窃以为, 首先要明确"力从根生,劲从腰发"的拳理.俗话说"落地生根,无根则无力".可见再大的劲力,脚不踏实指不爪地,也发挥不出耒.腰为一身之主宰,使劲的时候,气向下沉,丹田鼓荡,腰部膨胀,就能使上劲来,这是常识,也是最简单的道理. 其次,当气沉丹田时,产生的劲力从腰出,往上沿背脊而上催胸达于肩,向下则使胯部松沉而催膝催足催地.继而之,其反作用之劲力沿腿而上达于腰至肩.通过沉肩坠肘扣腕,使劲力到手到指.这一过程瞬间及至,没有丝毫停滞. 第三,由此不难看出,丹田犹如发动机,劲力源,腰的松沉与拧转,使劲力弹色而出.起关键主导作用;而胯的松沉与拧裹,起向下催劲与固步和向上导劲的作用. 总而言之,发劲要以腰带胯,腰动胯随,胯随腰转,切勿不拧不转不随.这样,劲力才能达于四梢,具有极强的穿偷力和杀伤力. 钱树樵传形意拳之夹剪劲: 不少练形意拳的人,在站桩或练拳之后感觉到膝盖酸痛,那是因为膝盖半月板受到损伤了,架子越低,练的越久,伤得就越重。为什么会伤到半月板呢,是因为下盘的要领没做到,或者是错误的理解了夹剪劲,而且用了拙力。不光功夫练不出来,反而伤了自己。 夹剪劲,不是指左右两腿向中间夹,双膝有意内扣,有很多人站桩或练拳时双膝有意内扣,甚至扣到两个膝盖都冲着前方,这样一定会损伤半月板和脚踝。那么双膝内扣怎样做到呢?其实,只要做到双脚五趾抓地,脚跟外拧,双膝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向内的扣意,这就够了,千万不可用拙力去内扣。 夹剪劲,是指前后两腿之间的前后合劲,要点是:1、重心在后腿,两腿之间的力量分配是前三后七或前四后六,以后腿支撑身体,后腿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向前的蹬劲。2、前膝不可过直,要有一定的屈曲,膝盖微有向前的顶意。3、收臀提肛塌腰坐胯(这一点后面解释),像坐板凳一样。做到了这三点,慢慢就能体会到夹剪劲,做到钱树樵先生常说的“下盘沉实”。做到了夹剪劲,从正面看,两腿和两膝的位置应该是一个斜园,网上有何福生老先生的形意拳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他的下盘,那是真正做到了夹剪劲。 注:1、如何做到两腿之间的力量分配前三后七或前四后六:关键在于缩胯。两侧胯骨后缩(注意缩胯的同时不能收腹),上身像坐板凳一样坐在后腿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单重。真正做到了前三后七,会感觉到大腿根处有牵扯感,久而久之,就会开胯。 2、收臀提肛:实际上就是收会音B,百会B与会音B相对,脊椎才能正直。李仲轩老人说的形意拳开发新腺,其实就是指收会音B。 3、一切的劲力都不可用拙力,都是在做到各个要领的请况下自然而然产生的。 关于鞋子尺码,一般是按照正常运动鞋来参照,如果是脚比较大,或者比较胖的,就选大一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