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时刻!藏在《梦华录》中的“茶百戏”,与闽北颇有渊源
更新时间:2022-06-14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源远流长。茶元素在提升影视剧的文化价值上亦显张力,近年来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与之相关的作品。比如《鹤唳华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大宋宫词》等,剧里不少场景展现了宋朝人喜爱饮茶的风俗,也还原了斗茶(茶百戏)等宋代人的生活场景。这些场景与闽北相关。 最近 热播剧《梦华录》让宋文化再受关注 赵盼儿和茶汤巷“斗茶”的戏份 让不少网友直呼太过瘾 他们也在弹幕互动调侃: “早期拉花大师” “茶百戏是咖啡拉花的鼻祖”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涨知识了! “这叫茶百戏,第一集就有, 现在是非遗了” “宣扬传统文化 真好” “茶百戏,这波宣传得很到位!” 一起来涨涨知识吧 斗茶是宋人比试技艺、品鉴茶汤的重要活动。斗茶的主要内容有:点茶和茶百戏。 点茶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和唐代的煎茶、明清的泡茶不同,宋代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或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茶百戏是点茶的突出代表,将茶由平饮,上升为艺术。又称“分茶”、“水丹青”,是以研膏茶为原料,采用“下汤运匕”即汤瓶注汤或用茶匙加水,用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 “点茶”和闽北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唐代初现“点茶”雏形,据唐代徐夤在《尚书惠蜡面茶》记载:“武夷春暖月初圆……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说明唐代在武夷山一代已初现点茶雏形,能在茶汤中现出图案。 宋代“点茶”的核心代表就是建瓯北苑贡茶。宋代“点茶”是按照北苑贡茶在宋代鼎盛时期蒸青研膏茶来制作和表演的,延续千年,将盏中之水入诗、入画、入庙堂,入禅、入道、入人家,最终开枝散叶,流变天下。 2010年,茶百戏 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茶百戏 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梦华录》开播首日,福建省非遗茶百戏代表新传承人章志峰用“茶百戏”庆祝电视剧开播。 茶百戏的流程复杂繁多 不仅对制作人的画功有要求 还考验其点茶的基本功 ▲6月7日,在建瓯“薄兰芷(万春店)”,薄兰芷荟 品牌创始人、茶艺师黄梦倩为客人进行仿宋点茶表演,并请客人参与“茶百戏”书写。 除此之外 在这部热播剧中 还出现了许多北苑贡茶元素 闽北茶叶种植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唐玄宗年间,常衮采用蒸青焙茶的方式造出了研膏茶。五代十国时,建瓯北苑茶崛起。五代闽国龙启元年,建州茶人张三公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献给闽国。从933年办御茶园起,直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罢造,北苑茶持续进贡458年。 ▲建瓯北苑凤山茶园。(曾谏华 摄) 北苑,唐宋属建州建安县吉苑里,在今天建瓯市东峰镇凤山一带。《北苑别录》说:“建安之东三十里有山曰凤凰,其下值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厥茶惟上。”1983年,在建瓯县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宋代摩崖石刻,题记了北苑茶事。在东峰镇焙前村林垅凿字岩,找到了宋代北苑茶焙遗址,证实了宋代北苑茶园确实在“建州东凤凰山”。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建,指建州。宋朝时,建州北苑(今建瓯境内)是宋代全国经制茶制作中心,北苑贡茶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北苑龙凤团茶是当时茶叶生产中一颗璀灿的明星。在《梦华录》中,赵盼儿也曾将龙凤团茶视为珍品,不轻易拿出来待客,可见其珍贵。 ▲北苑御茶园凿字岩摩崖石刻(魏永青) 明洪武年,明朝廷罢造团茶,北苑贡茶工艺由蒸青向炒青转型,明末首次出现了散茶乌龙茶,这才有了今日的闽北乌龙茶。近些年来,武夷岩茶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 在宋朝背景电视剧的热播带动下,不少建瓯茶人、武夷山茶人的直播间里涌进了电视剧观众,外界想要了解闽北茶文化的愿望日益浓厚。 ▲武夷山游客在“香江茗苑”观看茶艺表演。 而在电视剧热播的“东风”下,建瓯市全力打响“千年建州 北苑贡茶”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也推出了“北苑贡茶文化之旅”。这条旅游路线,串联了北苑御焙遗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茶神庙、东峰金盘山喊山亭、小桥甘源生态茶园等富含茶文化的地点,游客在游览之外,还能品茶、点茶,极大地丰富了建瓯当地的旅游业态。建瓯恢复了北苑“喊山祭”活动,也拉开了北苑复兴的大幕。 ▲位于建瓯市东峰镇桂林村的百年乌龙茶园,园内有保护面积15亩的矮脚乌龙古树群,平均树龄190年以上,是台湾青心乌龙的发源地。(徐俐敏摄) “茶无论身在钱塘山间,还是身在御园, 只要茶汤凝香幽远,便自然会有赏味之人。” 这是《梦华录》中, 顾千帆对赵盼儿说的话。 如今,在茶人们的努力下, 闽北茶叶日益畅销。 在热播电视剧的带动下, 在电视剧演员的演绎下,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进了茶的世界, 茶文化“穿越古今”, 在令人缠绵唇齿之间的同时, 闽北的茶、文、旅融合有了更多的可能。 来源:闽北日报(徐俐敏 李思敏/文 徐俐敏/视频)、福建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