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机发“软硬兼修”双核动力——以广西象州县为例
更新时间:2022-06-07
本文转自:中国经济网 发展产业、特SE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新改革的重点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如何将静态的资源禀赋转化为动态的效益提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党校中青班近四个月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更加深了我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伟大实践的认知和把握。我以广西象州县为例,象州县在抓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更加强调产业发展的“硬功夫”,通过“软硬兼修”双核动力驱动,乡村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 软实力:筑牢乡村振兴“红筋骨” 象州县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推进特SE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该县通过党建+红SE教育、非遗+本土文化、旅游+民族特SE等组合模式,机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经神动力。 一是“党建+红SE教育”铸就爱国爱家之魂。该县结合区域优势,打造“一心两轴六基地”红SE革命教育基地+“一区两园十二点”党建示范带,形成经品红SE旅游线路:马坪龙头村→博物馆→寺村联合村→寺村交址村,定期开展研学游传承红SE经神,合力提振文化旅游以及夜间经济,促进文化旅游消费。自建成一批红SE党建教育以来,该县先后接纳县内、外前来参观教育的队伍400批次。通过整合周边零散党新教育资源,该县推出 7条“打卡”路线,量身定制“云端展厅”开展线上 VR 打卡学习,为象州县构建农村党员及干部“大培训”格局提供鲜活的本地教材。 二是“非遗+本土文化”创立特SE品牌。该县广泛采集、深挖整理非遗文化,深入乡村田间地头挖掘大量真实的原始材料,并逐一进行项目归类、文字影像资料整理,充实民间艺术信息库,为建立县级保护名录。目前,该县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线索1188条,成功申报县级以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新名录项目81个,非遗项目代表新传承人共计50人。借助公众号、网站等媒体,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对非遗项目的宣传,该县打造了“象州烤红薯干”“马坪廖氏系列羊肉”等非遗特SE美食品牌。该县开展“传承茶文化 发展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主题活动,并充分利用古琶茶文化、冰兄文化及天盖山、大梭瀑布等周边生态景点,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定期举办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茶艺表演等茶文化乡村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茶食、茶宴、茶点等多种特SE食品,进一步丰富古琶茶产品内涵,达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