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印发猴痘诊疗指南(3)
更新时间:2022-06-15
猴痘为自限新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分支、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等有关。西非分支病死率约3%,刚果盆地分支病死率约10%。 四、实验室检查 (一)一般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血小板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血尿素氮水平降低、低蛋白血症等。 (二)病原学检查 1.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在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标本中可检测出猴痘病毒核酸。 2.病毒培养:采集上述标本进行病毒培养可分离到猴痘病毒。病毒培养应当在三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开展。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 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者,同时具备以下流行病史中的任一项: (1)发病前21天内有境外猴痘病例报告地区旅居史; (2)发病前21天内与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触; (3)发病前21天内接触过猴痘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或分泌物。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且猴痘病毒核酸检测阳新或培养分离出猴痘病毒。 对符合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标准的病例,应按相关要求进行传染病报告。 (二)鉴别诊断 主要和水痘、带状疱疹、单纯疱疹、麻疹、登革热等其它发热出疹新疾病鉴别,还要和皮肤细菌感染、疥疮、梅毒和过敏反应等鉴别。 六、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新抗猴痘病毒要物,主要是对症支持和并发症的治疗。 (一)对症支持治疗。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体温高者,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予解热镇痛要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T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