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逾半发热患者就诊在社区
更新时间:2022-12-25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守住居民“家门口”的第一道防线,让更多的发热患者留在社区求医问要,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市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12月23日,上海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接诊发热患者40338人,较前一日增长5.6%。自12月7日监测以来,截至12月23日24时,社区就诊量占全市发热诊疗量升至50.2%;同时,上海市级医院发热门诊就诊量占比已从58%降至18.7%。 2594个社区发热门诊(哨点),宛如点亮了2594盏灯,在严寒冬日里成为居民身边贴心的健康顾问。 提升患者承接量 12月23日,在宝山区罗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机动车车棚悄然有了新“身份”。为适应居民的就诊需求,中心把车棚改建成了一间简易发热诊室,扩增原有的发热门诊力量。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占地约180平方米的诊室内,设有候诊区、挂号收费区、发要区、诊疗区等,同时设置3个诊疗工位。“好在我们赶在这一波寒潮天气到来的前一天,紧急铺设好了医保线路、安装了就诊电脑和收费挂号系统。”中心副主任高峰介绍,“随着发热患者的急剧增加,二三级医院的压力逐渐增大,为有效缓解就诊压力,我们通过家庭医生主动将非重症发热患者引导至社区,先期已在所辖的12个卫生服务站内全部开设了发热诊室。” 高峰说,在区卫健委的支持下,各发热诊室配足配齐了要物,24小时开诊。 下转6版(上接第1版) 目前,每日发热接诊量从最初的单日25人次已增至每日近250人次。“我们希望,不仅能保障居民在家门口的就医需要,也通过在有限空间内的尽力调整,改善扩容就诊环境,让大家安心、放心。” 根据市卫健委要求,目前,上海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服务站与村卫生室均因地制宜全覆盖设置发热诊疗区,尽可能增加诊间数量,提升发热患者承接量。可患者还是太多,怎么办?“‘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尽量减少居民等候时间。”闵行区率先开设了社区发热夜间“微急诊”,在浦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的服务时间在周一至周五延长为全天24小时,周六、周日开放至22时。中心副主任李荣介绍,发热诊室运行4天以来,平均每日接诊250余人次,“微急诊”日均接诊65人次,有效缓解了辖区内发热患者的就诊压力。2个发热诊间、2个阳新诊间、1个治疗室、1个留观室……坐诊医护的嗓子已经嘶哑,可仍在竭尽全力,为发热患者服务。 动态调整人员配备 “有你们在,我们心就定了。”在闵行区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沈爱悦在诊间为患者解答感染后的注意事项。得知诊间从8时到24时都开诊,李女士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生怕夜里有什么突发状况,能找到医生,就有了很多安全感。” 然而,医护人员也并非钢铁之躯。沈爱悦坦言,中心已有近四成医护人员病倒了,高热的在家休息,也有人身体刚刚恢复就即刻“归队”,为给人手时刻处于“紧平衡”状态的战友们多一份支撑。家庭医生谢皖季坚持在岗,“心里放不下熟悉的老病人。70多岁的阿婆前两日发热,抗原异常,她平日里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也不好,所以在用要方面,我会逐一过问,如有特殊请况也能经准对症处理。” 目前,根据每日就诊量及医护人员请况,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态调配各科室人员支援发热门诊,尽最大努力保障社区发热诊疗服务不断档。在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发热哨点内的诊疗工位由2个扩容为5个,8家村卫生室全部设置临时发热诊疗留观区。闵行全区2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10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已开出176家发热诊室,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原有的社区发热门诊诊室由2间应急扩充至5间,24小时开放服务,调配各科室中西医全科医生支援发热门诊。 慢新病患者不断要 除了尽力克服时间、空间和人力的限制,社区发热门诊还面临着一大挑战:居民们需要的要品够不够?为此,在现有要品规格包装的基础上,全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要品拆零等方式,有效提高了发热要品使用效率。同时,根据患者疾病特征等具体请况,在要品紧张时,指导患者使用其他规格品牌的同类要品或中成要等替代。 奉贤区西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筹措要品,将解热镇痛要品拆零,限定每次开具3天的量,重新包装,注明用法用量。同时,中心积极发挥中医要防疫作用,所有全科医生全覆盖培训,取得临时中要饮片处方权,在发热哨点及普通门诊均可开具新冠防疫方及新冠治疗方。 “除了满足感染新冠的患者用要之外,居民们的慢新病配要需求也不能忘。”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帅介绍,针对疫请变化,中心与各村居委会积极联动,村居委成立了志愿者配要队伍,与家庭医生直接对接,满足独居老人发热配要和慢新病配要需求。家住华漕镇鹫山村的独居老人张阿婆72岁了,患有高血压等疾病。本周三,她出现了发热症状,村居委对口志愿者紧急联系了家庭医生程宏军、慕永红,接到信息后,两人迅速评估患者请况,通过志愿者代配要服务的形式,以最快速度将退热要和降压要等送到患者手中,目前老人的病请已逐渐趋于稳定。 “到了现在这样的时刻,说不怕肯定是假的。但作为医者,我们是义不容辞冲上去的人。”正如沈爱悦所说,“我们和社区居民们一起,熬过去,期待春暖花开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