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职场“退休人”:不卷,也不躺平

来源:《中国新闻》报

超9000万老年人“退而不休” 灵活就业是主流

【《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王阳子辰 徐天子 报道】根据2021年末的统计数据,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已达2.67亿,较“七普”数据增加334.1万。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再就业,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有9000多万的60岁以上老年在业人口。中国官方去年11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支持探索适合老年人的灵活就业模式,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当下,退休人员再就业不是什么新鲜事。据本报记者采访,有人在熟悉的领域继续服务社会,有人转换赛道开创新事业。“退而不休”为他们提供了积极的请绪价值,也带来了物质回报。而他们的经历也提醒着年轻人: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4月19日,在北京西城区的某健身房内,李志杰在上“Bodycombat”搏击课。(王阳子辰 摄)

从国企到健身房 把卡路里“燃”成财富

4月下旬一个工作日中午,在北京两家相距5公里的某知名连锁健身机构门店里,不少上班族利用午休时间来健身,李志杰在快节奏的音乐伴奏下教搏击草,管冬梅则在舒缓的旋律中带领学员练瑜伽。两人是团课教练,都是从国企退休“60后”,而且都已坚持健身20多年。

退休前,李志杰是一名国营机械设备厂的车工。今年61岁的他身形健美,但在20多年前,他的体重接近100公斤,“蹲下后再起身都困难”。从那时起,他开始运动减重,先是慢跑,去公园锻炼,但“练练停停,锻炼一会儿歇一个月”。后来他到健身房接受专业指导,建立系统的健身概念后坚持了下来。健身让他彻底摆TUO了肥胖,还带来一次高光时刻——在2012年的一次北京市健美比赛中,李志杰斩获“元老组”冠军。之后,不少健身房向他抛出橄榄枝。

李志杰一开始当私人教练,后来成了草课教练。他将中国武术、巴西柔术、韩国跆拳道等多种风格的拳术融入搏击草课程中,让健身充满乐趣。

采访当天,约20名学员来上课,李志杰带草时边做动作边讲解,同时不断给学员鼓劲。“学员可以‘划水’(偷懒),教练可不能‘划水’。”

管冬梅也是因为身体出了状况而开始健身。退休前,她当过会计、做过行政工作,由于长期伏案,颈椎出了MAO病。而开始练习瑜伽后,她的颈椎再也没有疼过。

爱上瑜伽后,她去考瑜伽师资质,发现要考人体解剖学。“学了之后发现特别有用”,管冬梅说,比如有的人劈叉做不了“横叉”,是受到髋关节结构的限制,就没必要硬练。理论结合实践,她意识到,瑜伽动作受限更多是取决于身体构造,“和年龄其实没什么关系”。当瑜伽教练也是如此,管冬梅常驻的门店负责人薛少魁告诉本报记者,他招募教练的条件是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质,年龄并不是问题。

4月19日,在北京丰台区某健身房内,管冬梅(黑衣者)在上瑜伽课。(王阳子辰 摄)

“劳动最光荣,开心最重要”

团课时间灵活,李志杰找到了最舒适的节奏,不至于太劳累,又能挣到一份和退休金相当的收入。管冬梅则成功创业,在通州开了一家健身加盟店,儿子负责日常运营。

“开店前办贷款,开店后管财务,这些我以前都做过。”管冬梅说,“年轻时多干些活、吃点苦没关系,以后都会成为对你有用的经验。”

“健身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不运动就会感到不自在。”李志杰说,“刚退休时总感觉自己被社会淘汰了,很M茫;电脑、手机App,这些数字鸿沟跨不过又跟不上,加倍焦虑。最郁闷的时候就是靠健身走出来的。”

现在,他会在空闲时用手机“抢单”,偶尔帮同事代课,“能帮到年轻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儿”。

在李志杰看来,不管是健身还是做其他工作,退休后最好“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积极进取。如果我天天在家,和社会TUO节,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尽可能地融入社会,不要因为退休了就和社会不沾边儿了”。

身为长姐和母亲的管冬梅考虑得更多,“我希望一辈子能独立靠自己,不因为健康原因给家人带来麻烦和负担,同时能赚一点钱贴补家用”。

作为“退休创业者”,管冬梅的经验是,“任何行业都能创造财富,没有高低之分。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保持年轻心态,劳动最光荣,开心最重要”。

“老漂族”找新工作:职场不卷,也绝不躺平

“健康”是现代人的刚需,和健身机构一样,体检中心的雇佣原则也是“技术优先”,年龄基本不是问题。

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某知名体检中心,中医师安阿姨每天从上午7点半到11点半要接待上百人,虽然忙碌,但68岁的安阿姨认为工作强度刚刚好,而且过得很有意义,“出来工作和在家待着不接触社会,人的思维还是不一样的”。

安阿姨此前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当医生,后调到行政部门管业务,没到55岁正式退休年龄就办理了退养,之后开过诊所。2018年,女儿把她接到北京。她不用带孙子,也不爱旅游,觉得“这个年龄待在家里看看手机电脑电视,时间都荒废了”,于是找了现在这份工作,一干就是4年。

安阿姨非常喜欢现在的职场氛围,同事们来自五湖四海,多为退休医生,“大家都是想找点事干,主要是为了开心”。平时不用发论文、评先进,但中心经常组织培训,让大夫们更新专业知识,“还要考试,答不出来不让上岗”。对此,安阿姨完全没有压力,“我之前搞临床,虽然干了七八年行政,但业务一直没扔”。

退休后工作不能“卷”,也绝不“躺平”。同样因为跟着女儿生活而从东北移居北京的张阿姨认同这一点。她退休后经过培训当了一名月嫂,挑选客户时,她把目光对准了北京以外的地区。“深圳、成都我都去过”,张阿姨说,她喜欢去不同城市体验风土人请,在各地雇主家住一个月,也不失为一种另类“深度游”。

文化传播使者、反兴奋剂专家……换个赛道刷“经验值”

网红博主成为年轻人青睐的职业,而老年人一旦跨越“数字鸿沟”,其知识储备也许更具优势。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60岁以上网民达1.23亿人。在此背景下,有退休者找到了新的从业途径。

65岁的退休公务员吴金光此前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工作,2017年退休后,他积极更新微信公众号“行走的记忆”和“金光工作室”,前者分享自己游历世界的见闻,后者定期请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专家举行线上讲座。2020年,平台将他升级为“流量主”,公众号从此有了广告收入。有其他流量主表示,如果用心运营,平台的流量分成其实相当可观。

如果线下平台支持,以传统方式做知识分享更受老年人欢迎。2015年退休的前外交官李哲现为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中心的特聘教员,授课内容是他的发明专利——“珐琅缮”陶瓷修复技艺。周一到周五,他课表满档,学员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爱好者。

67岁的宋云曾是大学体育老师和教练,后到一家外企任工会主席。退休后,他回归自己热爱的体育圈,在中国赛艇协会反兴奋剂办公室工作,负责给运动员做“三品”(食品、要品、营养品)防控,普及反兴奋剂知识,帮助运动员完成反兴奋剂教育参赛资格准入。“我和年轻的运动员相处很融洽,做上传下达的工作也是我的长项。”宋云说,“这几年队伍走到哪我就跟到哪,工作中还能锻炼身体,感觉很充实。” (完)

  • 上一篇:练瑜伽拜日式,大部分人都忽视了这个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