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因为跟不上行业中别人对于普洱茶的理解而感到自卑
更新时间:2022-05-11
喝普洱茶10多年,我常常因为跟不上行业中别人对于普洱茶的理解而感到自卑。从普洱茶的口感到品饮后的经神、价值的理解。这种跟不上别人的理解很大一部分原因我估计是喔我对普洱茶太偏好某些滋味了吧。 一、普洱茶的香 普洱茶的香气香味主要就是三个感官器官的协同作业。一是鼻子闻到的普洱茶香,二是口腔中的普洱茶香。 这两种香气香味我们在交流的时候,别人往往指的是鼻子闻到的,说实话茶叶中鼻子能闻到的香,普洱茶排面靠后是劣势。而我说香是口腔里面感受到的。 至于出现普洱茶香的载体:干茶香、滚水冲茶时飘起的香、泡了的湿茶叶香、盖碗盖余香、茶汤飘香、公道杯余香、口腔茶汤感受香。 这些香的描述类型又比较多样化:花香、果香、稻香、糯香、樟香、枣香、菌香、要香、木香等等。花香很能理解,去花丛中鼻子闻下就知道了。但这个果香是新鲜水果还是干果坚果。 别人的理解有这些香味的普洱茶就是好的,而我的理解是口腔中有香味的才是好的,最好的就是口腔中能喝出兰香,喝完了还口齿留香、呵气如兰。 二、普洱茶的味 普洱茶的味,本质上是“味最酽”。说白了就是苦、涩、甘甜等等是茶叶中味道最重的。而从人新喜好上来说,这种普洱茶本味不是大多数人喜欢的,大多数人喜欢香和甜。那么普洱茶只能从加工方式上去解决那些苦涩等不好的味道。而消费端在以前工艺解决不了,那么只能加糖(红糖)。那时候的劳作者的茶水就是糖茶水,既解渴又补充体力能量。 现在的人喝不了味重的茶,也包括我自己。而科学健康方面也讲究饮淡茶。这样摄入的相应物质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但喝茶也讲究喝得爽和喝得够。就像你去一家饭店吃饭,明明吃得够饱了,但是大脑告诉嘴巴还想吃,没吃爽。好吃的饭菜和不好吃的饭菜都能填饱肚子,但要吃爽还得是好吃的饭菜。 喝茶也是这个道理,普洱茶的味还是要能让人喝得爽,而不是喝得一肚子的茶水,然后过两天就没有这个茶的印象了。 别人的理解就是我喝某某好茶,喝了几十泡,这茶很好喝(淡淡茶水味)。而我是喝某某好茶,喝了10泡,这茶喝得很爽(苦尽甘来的爽)。 三、普洱茶的仓 普洱茶的仓储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各地的习惯仓不一样,商家永远都是“仓储没问题”,结果茶品一到手一开喝就巴比Q了。 好的普洱茶仓储永远只有一种,那就是存放出来喝起来还是好滋味的。茶叶放久了都会出现陈味(老物件的味道)。而仓味是否进去茶叶滋味中这其实不是很重要。 别人对于普洱茶的仓储理解那就是昆明干仓和北方干仓以及广东干仓。而判断这些仓的都是通过商家介绍,查看茶品图片的品相(纸箱、棉纸、干茶饼)等。但我用真实的学费买来的茶品经验经历告诉你,这是不靠谱的。唯有喝到茶的那一刻,你才知道这个茶的仓到底怎么样? 有仓味的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仓味喝起来锁喉咙痛的茶。当然,发霉的茶不喝不碰。而市场上这种仓的茶品不少。 四、普洱茶的价 普洱茶的价格和价值,往往是很多人看不懂的村子,也包括我自己。新三国“我原本以为吕布天下无敌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勇猛,这是谁的部将。”这句话我想已经很能代表普洱茶的价格了。 普洱茶的价格从低到高,一款普洱茶除了名山名寨出来的,我大概一喝就能把茶叶价格分析个七七八八。而别人只要是名山名寨的茶,大概一喝就能把茶叶价格分析个七七八八。 除开品牌价值,很多的品牌的茶品价格从口感上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而大品牌的大多数茶叶原料采购成本是相当的。比如一个年收几千上万吨的茶企,他们的大部分原料收购价格和其它茶企并不会相差多少。而从茶品去逆推茶品的生产价格非常容易。 但名山名寨的茶,相近区域的茶叶价差,再加上网上的标价一眼假。价差的跨度非常大,根本就无法判断生产成本,也就是猜不出,这时候去判断价值误差非常大。 普洱茶的价值是在茶品价格上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当下的普洱茶价格体现着普洱茶价值。 别人的理解就是现在的老班章村、冰岛自然村的普洱茶就是好。 那按我的逻辑捋捋: 1、顶部名山名寨,意味着顶部价格 2、茶品口感验证,意味着顶级品味 3、时间历史验证,意味着有迹可循 从这几个方面看,只有第一点能站住脚,那就是名牌效应。而其它两项是动态的。 茶品被验证的口感,我们可以拿同一地区的新茶跟 老茶对比一下。你会发现市场上留存的老茶跟新茶口感不是一回事,要么老茶比新茶好,要么新茶比老茶好。 老茶好是因为当时的生态环境相对好原料底子好,或者是拼配得好、仓储得好等等。而现在的新茶好是因为工艺好,但生态环境(人为干预茶树)原料底子就摆在这。 再一个好的老茶留存到现在,说明当时新茶并不好卖,有可能是品牌不知名,有可能是没有被人发现。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价格高。 所以普洱茶的价值是虚的,可能高可能低,也是实时动态式的,不要被价值M住眼。 五、普洱茶的市 普洱茶的市场,从茶品到兑换其它生活物资,再到现在的茶品兑换钱币,钱币兑换其它。 普洱茶市场的拓展壮大,茶品的流通交易,在普洱茶市场从事的人员增多。各种各样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 原料端:近年来初制场所兴改建的增多,设备上更新换代很快。初制场所的制茶工艺卫生逐年上升。茶叶合作基地规模化生产。 靠近原料的城镇经制茶厂改扩建的增多,规模集群化发展明显。 市场端:茶商经营模式不断多元化发展,从茶品流通交易到以茶品为标的物的仿金融市场交易。从2021年以来的品牌流通普洱茶正在经历着微涨大跌、流通换手频率低的请况。 仅做收藏投资型交易的茶商面临着做也亏不做也亏的窘境。而做喝藏消耗为主交易的茶商,在没有增量的请况下,能保住本把库存变现已经很优秀了。 其它行业不好做的请况下,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今年转普洱茶行业的人还是挺多的,而这群人大部分是以直播带货为茶品的交易出口。短时间内还是能把普洱茶的库存吃过去。但本质上来说还是通过低价出货的方式,只不过这些货有品牌货也有一些积压在仓储的传统商家货。 在这种大环境请况下,库存周转率更是重中之重,当然不缺钱的老板无所谓。 别人的理解是加大库存量,通过时间的沉淀来获取利润。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了。但这个前提是有很强的获取订单能力,能保证在你想变现的请况下还有变现的能力。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踩不对时间点,你买的茶到手之后就掉价,你卖掉的茶过一段时间就涨价。那是卖还是继续买?这是一个哲学,科学解释不了。 别人理解的茶叶库存按每年在10%上涨,那么5年后至少在进价基础上涨了50%。每年加涨幅10%作为基础递增,那么5年后是进价6个倍多。看起来是不是很不错。今年的很多市场中的茶价格还是很低的。 但按我了解和理解的来看,算上人工支出和其它支出,这个涨幅完全覆盖不了支出。也就是说投资收藏型没有店租和人工支出可以这样搞。毕竟仓库成本可比店租便宜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