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脊柱耗材国家集采启动,医保局放弃“唯低价中标”原则

继冠脉支架、人工关节之后,国家启动第三批高值耗材集采。

7月12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公告称,启动全国骨科脊柱集采中带量采购工作。本次耗材集采共涉及颈椎前路钉板固定融合系统、颈椎后路钉棒固定系统、胸腰椎前路钉棒固定融合系统等14个产品。

健识局获悉,本次采购周期为3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

今年2月,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出:国家耗材集采将进一步延伸至脊柱耗材,实现骨科耗材基本达到主体覆盖。骨科耗材主要分为关节、创伤、脊柱三类,创伤耗材主要由各省组织采购,关节和脊柱国家集采,这是早就确定的。

以“贵”闻名的骨科耗材,由于中间商的层层加码,不仅让产业链上各个环节赚得盆满钵满,更在武汉同济医院、河南郑州六院出现了骗保套现的违规行为。

中国的脊柱耗材一直是由跨国要企主导,强生、美敦力、史赛克三大外资占近六成市场。而业内更有“从2000年之后,中国骨科医生很多都是由外企培养而来”的说法。反观国内的威高骨科、大博医疗、凯利泰、三友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和微创医疗等,追赶仍需要时间。

但这次脊柱集采,给了国内企业更大的机会。规则明确:有全国供应能力的企业放在A组,竞价优先级上要高于B组和C组的企业。

骨科手术已经向基层市场下沉,县级医院是今后企业争夺的主战场,外企习惯于争夺大医院市场,全国供货能力,可能会成为限制外企市场发展的关键原则。

摒弃“唯低价中标”

强调“全国供货能力”,与之前曾流传的“心脏支架集采后断供”的谣言有关。

要品全国集采陆续出现了华北制要等比较恶劣的断供事件,不过因为要品的规格品质较为统一,一家断供后能马上找到替补。耗材的请况则是千差万别,一旦出现断供,替补不一定能保证临床需求。

而且,集采后,全国医疗机构的需求都会集中到几个品牌上。医院品种切换、后续供应保障……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脊柱耗材不像冠脉支架那样相对简单,本次耗材集采就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组建了14个产品系统类别。

产品系统分得那么细,而且几乎把所有的脊柱耗材都纳入了进来,国家医保局自然不希望出状况。

因此,相比于前两轮耗材国家集采,本轮的脊柱集采改变了“唯低价中标”的模式,分为A、B、C三个竞价单元,按有效申报企业竞价比价价格由低到高排序,确定入围企业。

根据竞价单元的划分:能将主要部件供应至全国,并获得医疗机构85%采购量的竞价单元能进入A组竞价单元。A组未中选、或不能供应全国的产品,进入B组竞价单元。这样设置后,只要A组的报价不高于B组,A组就能直接获得拟中选资格。

分析人士指出,脊柱采购规则的重要目的是保障供应,通过分组竞价,让规模以上、产能足够的大企业来满足大部分市场供应。

“保障供应”为前提,说明医保局在设计方案时已经放弃了一部分对价格的要求,最终报价主动权已交给配送实力更强的企业。

可以预见,脊柱集采的降价幅度会相对理新。

不过,降价总还是有用的。本次脊柱集采推出“分量规则”,中选产品系统根据排名梯度分配基础量,剩余量分配中,向中选顺位靠前的企业予以倾斜。

也就是说,有的品种如果达不到全国供应的要求,价格足够低的话,也能在剩余量的分配中获得一定优势。这一规则的核心,就是强调让企业降价。

安徽省此前开展过两轮脊柱集采,平均降幅均超过50%以上。业内普遍认为,在国家统一组织之下,脊柱产品国家集采的降幅将更大。

国内企业要翻身

耗材的三次国家集采,彻底改变了细分市场的结构。

2019年,中国骨科植入医疗器械整体市场前五名是:强生、美敦力、捷迈、史赛克及威高骨科,前四名均是跨国要企,市场份额超过42%。

脊柱产品和冠脉支架略有不同,其应用场景一般是择期手术,有提前准备的空间。由于风险大、经细化程度高,需要医生不断训练,非常熟悉产品用法。

此前,跨国要企希望率先占领市场,所以强生与美敦力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设医疗创新中心,意在培训医生更熟悉使用自家产品。这也就保证了几大外资品牌能够占领国内市场。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在人工关节集采之后,由于价格太低,已有医院取消了医生的跟台服务。供应商或生产商不再提供配套服务了,这对临床医生是个考验。业界担心很多基层医生、新手医生因此无法持续学习。

不过,国产器械企业正在凭借灵活多样的供应能力,填补外资留下的空白。

随着全国集采的落地执行,脊柱产品市场面临压缩,短期内企业的业绩必然承压。威高骨科在2021年年报中坦言,国家第二批器械集采,让产品降幅超过80%,这或将对公司今后的盈利产生不利影响。而爱康医疗则认为,集采在部分省区的试点,严重影响集团的销售增长。

一方面,当下要依靠集采,保住和扩大销售渠道;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凭借研发创新能力推广附加值更高的新品,这才是国内企业提升自己、获得长期增长的最好方式。

由粗放到经细、由开放到微创,中国脊柱产品二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集采之后,无论企业还是医生,都会步入下一个发展阶段。固步自封,就要面对市场的淘汰。

#国家集采##国家医保局##脊柱市场#

  • 上一篇:术中保暖如同旭日阳光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