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知识 | 儿童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疾病 |

“我”从南繁回来(2)

每年12月下旬,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玉米进入开花吐丝期,此时是育种专家最为忙碌的时候。天还未亮时,湿气重、露水大,郝引川和同事穿着雨披、围着塑料布进入试验田,为刚吐出花丝的玉米雌穗套袋。中午天气最热时,他们要收集雄穗花粉进行授粉并套袋保护。套袋能够使两个指定玉米植株确定实现授粉,防止被其他花粉污染,进而实现自交或杂交。

玉米长成后约有2米高,人钻在玉米地里像是进了蒸笼。叶子像刀片一样将胳膊划出道道血印,花粉掉在脖子上像是有无数只小虫在挠。做玉米材料杂交时,由于花粉存活时间非常有限,湿度过高会影响花粉活新,所以授粉必须在天气热、湿度低时进行。两个玉米材料距离往往只有几百米,育种专家却要在收集完花粉之后跑着去授粉。农时不等人,郝引川和同事必须按时完成当天任务,因为到了第二天,又有下一茬玉米要进行授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团队负责人薛吉全教授说:“从培育形成玉米自交系到制作试验用种、创制种质资源,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在玉米育种全阶段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的玉米育种工作离不开海南南繁育种基地,海南堪称玉米等作物育种的‘加速器’和‘助推器’。”

育种人“回家”

回到陕西后,玉米育种专家依旧忙碌着。5月18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玉米育种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团队成员张兴华副研究员在核对种子、栽标记牌、固定测绳后,带领学生和工人点种玉米材料。

“今年4月,我们团队从海南带回上万份玉米材料,根据出籽率等要求筛选留种后在陕西种植。玉米材料经过数代的分离与筛选,形成纯合稳定自交系并进入组配阶段。我们筛选出优势组合,经过多点多年试验鉴定,才能形成一个玉米新品种。”张兴华说。

  • 上一篇:脾虚与否,从脸上可以看出,2个方法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