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子”到“杯子”,一杯咖啡里的山乡之变
更新时间:2022-04-09
云南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产区,所产咖啡凭借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不少咖啡产业创业者扎根云南山乡,走出了一条特SE产业之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经准发力,立足特SE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未来,还会有更多特SE产业在中国乡村振兴的浪潮中拥抱机遇、释放光彩。 咖啡作为云南省着力发展的八大重点产业之“高原特SE现代农业产业”中的优势产业之一,其出口创汇仅次于蔬菜、烟草,居出口创汇农产品的第三位。那云南咖啡的发祥地在哪里?发展如何?接下来,让我们冲上一杯独特果香、醇厚口感的云南小粒咖啡,一起聊聊云南咖啡故事…… 一百年前,法国人田德第一次把咖啡种子带到云南朱苦拉,从此咖啡在茶叶之乡落地生根。 1952年,科技人员将鲜果带回保山试种,保山成为产业化种植最早的地区。 1978年,农垦系统莫索种植咖啡。 1988年,雀巢公司将目光从巴西转移到普洱,此后二十年云南咖啡稳定发展。 2010年,云南出台《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将云南“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经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 2012年,星巴克在云南普洱建成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 2016年12月29日——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揭牌暨签约仪式在普洱举行,翻开了云南咖啡迈向经品、走向世界的新篇章。 2017年2月20日,外交部在蓝厅举行云南全球推介活动,外交部部长王毅在发言中盛赞云南咖啡。“这个咖啡不是夸张,是我走遍全球,喝过全球各个国家咖啡当中最好的。” 2018年8月,《纽约时报》的美食专栏对云南咖啡进行专栏报道,美食作家盛赞云南咖啡“带有饱满的醇度,和令人愉悦的黑巧克力口味”,云南咖啡再次引起了世界极大的关注。 2020年12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社交平台为云南咖啡打call! 以茶马古道、野生古茶树和普洱茶闻名的云南省普洱市,近年来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咖啡产区,“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的独特风味,触动着世界的味蕾。 春光似海,山林青翠,一颗颗果实压弯了枝头。农业有特SE,群众生活才有起SE,随着全产业链的健全完善,小小咖啡豆释放山乡巨变动能。 普洱茶乡崛起“中国咖啡之都” 相比茶叶,咖啡在普洱市的种植历史要短得多。北回归线穿境而过,热区面积广阔,有充足的降水、良好的生态,是适宜咖啡生长的“黄金地带”。 在改革开放初期,普洱市仅零星种植百余亩咖啡。20世纪80年代末,当地把咖啡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骨干产业。 近年来,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底,果实累累的咖啡种植园成为山区的靓丽风景,满载咖啡豆的货车在收购站和种植园之间穿梭。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及周边种植的咖啡(2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随着种植面积增加、产量提高,2012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普洱“中国咖啡之都”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发力咖啡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仓储等全产业链,专门设立市、县两级咖啡产业管理部门,率先在全国启动咖啡生豆目标价格保险,大力培育咖啡企业。 种植标准和国际接轨。普洱市有30余万亩咖啡获得雀巢认证,10万余亩咖啡获得星巴克认证,2.8万亩咖啡获得有机认证,2万余亩咖啡获得雨林联盟认证。 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普洱成为全国咖啡科研、教学、服务保障机构集中的地方。 在云南普洱爱伲庄园咖啡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烘焙豆生产线上忙碌(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统计显示,云南已成为我国咖啡种植第一大省。2021年普洱咖啡种植面积达66.8万亩、产量4.6万吨,是全国咖啡产量、产值最高的地市,还带动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种植咖啡30余万亩。 一粒“魔豆”推动乡村振兴 如今,“Puer”不仅仅是普洱茶的专属名词,还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球咖啡爱好者的视野里。 这是一粒边疆民族地区巩固拓展TUO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魔豆”。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云南咖啡迎来新一轮市场风口。“去年至今,云南阿拉比卡咖啡豆收购价涨至每公斤30多元,在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愈加显著。2021年,普洱咖农来自咖啡的人均收入达4175元。”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永刚说。 在普洱市孟连县,去年冬天至今,咖啡产业为包括拉祜族、佤族等直过民族在内的当地群众增加收入1.5亿元。 “我家种了18亩咖啡,现在价格好,每公斤鲜果卖到4.7元。”孟连县勐马镇帕亮村拉祜族TUO贫群众娜努说,目前咖啡鲜果已经卖了4万多元,地里的还能卖到3万元左右。 这是2月22日在云南普洱市一家咖啡生产企业内拍摄的新收购并准备进行处理的咖啡鲜果。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近年来,不少返乡创业者、部队退伍老兵、大学毕业生因为咖啡扎根山乡。 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前行,经过森林、小河后,就到了普洱市思茅区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去年9月,“90后”杨鸿简辞去工作,决心依托咖啡园打造咖旅融合的农庄。 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内,杨鸿简(左一)在给一群年轻人介绍咖啡知识(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现在交通、物流、网络都很发达,我想通过咖啡,让家乡的物产走出大山。”正在修剪咖啡树的杨鸿简说。 这是云南普洱市思茅区一家企业的咖啡晒场,工作人员在翻晒咖啡(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咖啡豆虽小,却是重要的国际大宗商品。在大山里,咖啡种植户用手机查询国际咖啡期货价、当地企业收购价,创立合作社打造自己的品牌。 设立在普洱的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负责人刘海峰最近忙着筹办第10届普洱咖啡生豆大赛。“生豆大赛让好豆子TUO颖而出,也让农户增强‘好豆好价’的市场意识。”刘海峰说,今年已收到120组参赛豆,创历史新高。 咖香满园向未来 前不久,雀巢的产品创新团队把各具特SE的云南咖啡豆推向市场,其中大部分来自普洱市澜沧、孟连、思茅等地。早在1992年,雀巢就在普洱成立了咖啡农艺服务部。 工作人员在云南普洱雀巢咖啡中心仓库内工作(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中国食品行业的需求一直在升级,咖啡市场也不例外。”普洱雀巢咖啡中心总经理王海说。 不只是雀巢,近年来星巴克等企业也先后推出多款云南咖啡产品,这股强劲的“咖啡热”是疫请之下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市场包容开放的真实写照。 “风·朝雨”“雅·邦彦”“颂·其琛”……在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曼歇坝村,门面不大的奥莱咖啡店布局讲究,店内“风、雅、颂”国风系列咖啡让人眼前一亮。 “以往公司每年要出口6000多吨咖啡豆。从去年开始,我们的豆子全部转为国内销售,订单都已经排满了,还开发出这些烘焙豆产品。”普洱奥莱咖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春宏说,日益增长的需求和充满想象力的待开发空间,就是最大的产业风口。 在云南普洱奥莱咖啡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在加工收购的本地咖啡准备进行杯测:左上图为咖啡烘焙机在晾凉咖啡豆;右上图为称重咖啡豆;左下图为磨咖啡豆;右下图为冲好的等待杯测的咖啡(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面对长期处于原料供应端的短板,普洱正改造中低产咖啡园,引进经深加工企业,发展咖旅融合产业。 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种植了1万余亩咖啡,240多户村民都是咖农。近年来,随着“咖二代”华润梅的回归,村里的有机经品咖啡事业风生水起,特SE农业庄园稳步推进,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84万元。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大开河村的村民在采摘咖啡果(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我们合作社经品咖啡豆年产量50多吨,每公斤价格在60元左右,告别了‘一公斤咖啡豆换不来一杯咖啡’的历史。”华润梅说。 山上咖啡红,杯中咖啡香。 游客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内品尝咖啡(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早春三月,阳光明媚,群山环抱中的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里传来欢声笑语。去年至今,已有2万多名咖啡爱好者循香至此。 拼版照片:上图为村民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内进行咖啡育苗(资料照片,1997年摄);下图为咖啡师(左)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内制作咖啡(新华社记者陈欣波2月22日摄)。新华社发 80岁的高级农艺师廖秀桂花了20多年时间,利用300多亩荒坡建成这座特SE咖啡园。 “与其说普洱发展了咖啡产业,不如说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普洱咖啡。未来,不管是咖啡还是其他作物,都将在我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中拥抱更多机遇、释放更多光彩!”廖秀桂说。 80岁的高级农艺师廖秀桂(左一)在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小凹子咖啡庄园内向两名游客做介绍(2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云南咖啡在政府引导下,在企业和咖农联手奋力突围中,努力摆TUO单纯原料产地的境遇,逐步实现了从“舶来品”到“农产品”,再到“消费品”的华丽转身。云南咖啡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也是山区咖农TUO贫致富、开阔视野,在国际市场中磨砺成长的进程。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 云南咖啡,正在腾飞,为云南咖啡打call! (内容综合自:新华社、中国日报、普洱发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