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香型的由来及发展
更新时间:2022-07-30
浓香型,是生态、原料、工艺对中国白酒风味造成影响的综合表达和经炼诠释。在众多香型白酒之中,浓香型白酒是我国传统白酒酿造技艺传承的典型代表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据统计,目前浓香型白酒的市场占有率仍超60%,是当之无愧的白酒香型“一哥”。浓香型白酒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本文将带您一探究竟。 浓香历史上千载,1979年香型终确立 浓香型白酒的发展历史悠久,大家熟知的泸州老窖在秦汉时开始孕育,兴于唐宋,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得以创制、雏型、定型及成熟。五粮液、洋河和剑南春大致都可追溯于唐朝,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剑南春从唐代起就贵为“宫廷御酒”;诗人杜甫在品尝了曾经的五粮液之后,即兴咏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洋河在1912年的时候,在南洋劝业会上一举夺冠,孙中山先生听闻之后还为其亲笔题写了“双沟醴泉”四字,足以可见从很早以前,浓香型白酒就已经备受社会各界的喜爱,有了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行各业亟待发展,为了探索白酒酿造业出路,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应运而生。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新正式品酒会,大会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组委会,一定要认真组织,严格筛选,公平评比。 第一届评酒会一共搜集到103种酒样,最后评选出了八大名酒,包括白酒4种、黄酒1种、葡萄酒果酒共3种,其中白酒中的泸州大曲酒就是泸州老窖旗下的产品,浓香型白酒首战告捷。在接下来的四届评酒会中,浓香型白酒又有了更多的品牌荣获名酒称号,而最具有意义的当数第三届评酒会。 第三届评酒会在1979年举行,本次评酒会白酒评比按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剂分别编为大曲酱香、大曲浓香和大曲清香;麸曲酱香、麸曲浓香和麸曲清香;小曲米香;其他香型及液态、低度等组,分别进行评比。也就是在这一次之后,白酒终于有了香型之分,确定了浓香型酒的风格为: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香长。 国家标准几度更新,浓香占据市场主导 1989年,除了确立香型外,浓香型白酒标准由部颁标准正式上升为国家标准,其高度与低度产品国家标准《浓香型白酒》GB10781.1-1989、《低度浓香型白酒》GB11859.1-1989分别于1989年3月31日及同年11月7日正式批准发布。 89版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实施后,不仅提高了当时浓香型白酒产品的出厂质量,也为产品质量监督提供了技术依据,在规范市场、拉动需求、促进行业发展方面起了积极地作用。以1997年为例,在全国白酒行业效益下滑约20%的大背景下,以浓香型白酒产品为主的四川白酒却逆势增长40%,占四川全省工业利润的近50%。 在浓香型白酒市场繁荣发展的同时,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理化指标,在产品风格上重香不重味,产品术语定义不清,极少数不法企业以次充好等问题逐渐凸显。在这种请况下,89版浓香型白酒标准被进一步修订,通过合并高低度产品标准,于2006年7月18日正式发布《浓香型白酒》GB/T 10781.1-2006。2006版浓香型白酒标准通过标准整合、明确定义、增加分类等,使标准适用范围增加。以便于能够更好地用于指导白酒生产企业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06版浓香型白酒国家标准也成为白酒黄金十年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助力了2008年到2018年浓香型白酒的热潮。随着我国白酒行业技术和工艺不断创新与进步,浓香型白酒产品品类不断细分,加上中国白酒消费升级、产业升级,逐渐融入国际市场,浓香型白酒份额不断加大。 2022年4月1日,正式执行《GB/T 10781.1-2021 白酒质量要求 第1部分:浓香型白酒》。与2006版相比,主要修改了名称、引言、浓香型白酒的定义、酸酯总量的术语和定义、酒经度范围、理化指标要求等。 这其中,最大的也是很重要的修改是将2006版标准中“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改为新版“窖香为主的、舒适的复合香气”,弱化了己酸乙酯的概念,强调窖香、舒适的复合香气,特别是增加了“舒适”一词,这强化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的认知,更加符合市场对于高舒适度,高顺畅度白酒产品的发展趋势和需求。 浓香型白酒从确立到发展壮大,仅过去了四十多年,受利于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消费趋势的向好,也是浓香型白酒不断改革换代,不断优化的成果。等到明年新标准落地实施,浓香型白酒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