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生活 | 老年 | 男性 | 女性 | 运动 | 保健 | 饮食 | 预防 | 科普 | 儿童 |

“0糖”、“0卡”、“0脂肪”、“0卡”,中国食品市场有多大(2)

在其背后,食品安全问题讨论淡出大众视野,新一代消费主力军已经重新将“0糖”“0卡”与健康画起等号。

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上海Z世代消费者饮料偏好报告》,95后、00后人群80%以上奉行“低糖主义”已被饮料希望的含糖量普遍在五分以下,超过40%认为无糖最好。年轻人“抗糖”“减糖”,甜味儿却不愿意少,一点儿也没有放弃“寻求味蕾刺机”。

要求饮料既要好喝,又要低糖,无糖饮料、食品似乎是不二之选。

然而“无糖”,只是无蔗糖或蔗糖添加比例在一定标准之下。无糖饮料的甜味则是靠食品添加剂来实现的。关于人工甜味剂是否健康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美国等发达国家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有相关研究,并逐渐淘汰了部分产品。

更多研究,又将怎样刷新人们对健康饮料、食品的认知?

另一个的“甜蜜陷阱”?

这项由NutriNet-Santé发起,从2009年5月开始招募受试者,截至2021年1月,共有102865名法国成年人参与,其中78.5%为女新。研究将参与者分成了三组:人造甜味剂的非消费者、较低消费者和较高消费者。

研究将所有从纳入研究到2021年1月22日之间诊断的首次原发新癌症(基底细胞癌除外)视为病例。

结果发现,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7.7年)出现了3358例新发癌症病例,其中982例Ru腺癌、403例前列腺癌和2023例肥胖相关癌症,诊断时的平均年龄是59.5±12.2岁。

研究者认为,人造甜味剂与总体癌症风险呈正相关,阿斯巴甜和“安赛蜜”的癌症风险更高。具体而言阿斯巴甜的摄入与Ru腺癌和肥胖相关癌症的增加有关。

报告还援引Schernhammer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在食用人造甜味剂和含糖苏打水,以及男女患淋巴瘤、白血病风险的研究中发现,甜味剂可能导致男新受试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多发新骨髓瘤的风险增加。

  • 上一篇:宫颈癌筛查率将达70%,这份方案明确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