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糖”、“0卡”、“0脂肪”、“0卡”,中国食品市场有多大(5)
更新时间:2022-04-11
争议之下,加拿大还曾对该物质下达过禁令。美国也要求生产者在包装上印刷相关提醒。 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因为来自不可食用的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或者在保存、烹饪的过程中,出现的化学变化,被认为是其不安全的重要因素。 比如甜蜜素(化学名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经过水解后就会声称有致癌危险的环己胺。1986年已经被美国叫停,宣布“禁止直接加入或用于食品”。 而纯粹基于生物技术生产出来的阿斯巴甜,进入人体后会分解成多种物质,其中包括苯丙氨酸,这种物质虽然是人大脑中必需的物质,但是摄入过量会非常危险。患有苯丙酮尿症的人不能分解这种物质,就会导致其超标,出现身体发育缓慢,大脑和神经系统受损等问题。对这种物质敏感的人也容易出现头疼、颈部麻痹、恶心等症状。 所以直到今天,含有阿斯巴甜的产品,都会在成本表上提示产品中含有苯丙酮酸。 甜味剂不止出现在饮料中,为了改善口味,它们添加在各种食物中。前述法国研究报告中也提到,仅阿斯巴甜就存在于全球6000多种加工食物中。餐桌上常见的蛋糕、麦片、酱汁、酸乃等,很多也都有甜味剂。这也增加了甜味剂影响健康的风险。 后来的流行病学研究没有证明糖经摄入会增加人体膀胱癌发病率,不过仍有研究证明其可引发皮肤瘙痒症等问题。 近年来,赤藓糖醇、三氯蔗糖、甜叶菊等来自自然界的甜味剂正在快速崛起。 其中表现最亮眼,当属赤藓糖醇。2021年9月,首届中国饮品健康消费论坛发布的《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2021)》显示,赤藓糖醇在中国的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是增长最快的甜味剂,其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24%。同期阿巴斯甜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从2015年的22%,降到了2019年的不足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