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梦华录》看遍宋朝高端茶坊,天仙姐姐原来是茶文化宣传大使
更新时间:2022-06-11
在宋代,开茶坊、茶肆、茶铺,的确是一门好生意,城市中茶坊到处可见,就如今日的咖啡馆。 清雅的茶坊是士大期朋约友会聚之处”。 高端的茶坊可供“富室子弟、诸司下直等人会聚,习学乐器、上教曲赚”。 大众茶坊则是“诸行借工卖伎人会聚行”的场所。 高档的茶坊布置得非常雅致,“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擦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今日一些咖啡馆、酒店为显示清雅,也喜爱挂名家的书画作品。 这类高端茶坊,不论是品位,还是价位,都要比今日的星巴克高出几个段位。 不过宋人并不会因此而质问“为什么一杯茶汤卖得这么贵”。显然,高端茶坊卖的并不是茶汤,而是格调,是生活方式,是身份识别标准。 电视《梦华录》开播第一集,小编便被宋茶吸引住了,茶兴于唐而盛于宋,果然名不虚传。 宋朝经济繁荣,商业开放自由,百姓生活富裕,文化更是达到了巅峰时刻,其中也是包括茶文化。 宋朝吴自牧曾在《梦梁录》中提到的“烧香、点茶、挂画、擦花”,宋人饮茶,不再是帝王大臣及文人士大夫才能有的文雅事,更是民间寻常百姓家的平常事。 点茶 不同于煮茶,宋人当时饮茶的主流方式是“点茶”,追求极致美学的他们,在饮茶上也与众不同。 点茶是一件繁琐又非常享受的事请,要先将饼茶碾碎,置于盏中待用,用釜烧开水后,向盏中注入少量沸水,将茶调成膏状。 然后一边注入沸水,一边用茶筅搅动,渐渐泛起一层饽沫,用茶筅去拂,专业术语叫“调膏”。 宋徽宗《大观茶论》中有“七汤”点茶法,点茶中用到的一个关键工具“茶筅”,他是这样描述的“茶筅,以斤竹老者为之。身衣厚重,筅衣疏动,本衣壮而未必吵。当如剑背,则击拂虽过而浮沫不生。” 《延福宫曲宴记》中还记载了,宋徽宗为群臣演示点茶茶艺“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顷,白Ru浮盏面,如疏星淡月”。 宋讲究最后形成的茶汤要美如“疏星淡月”,这是需要有功夫,不是我们随便一个人便可以做成的。 出茶百戏 你可以永远相信宋的美学,他们在点茶的基础上,以茶为墨,在茶汤里画画,又称“分茶、水丹青”,又称“茶百戏”。 茶百戏通过茶与水作画,并能形成纤巧如画的汤纹,而作画的工具又只有一个小茶勺。所做的画美妙绝轮,要胜于如今的咖啡“拉花”,花鸟鱼虫、疾风劲草、雨雾云山……… 正所谓茶中有画,画中有茶。 斗茶 斗茶文化在宋朝非常盛行,茶友们开一场“斗茶会”,带着各自的茶、茶具、茶艺,一起“斗”的尽兴。 斗茶有点儿比赛的意思,宋代唐庚在《斗茶记》中描写:“斗茶者二三人聚集在一起,献出各自珍藏的优质的茶品,烹水沏茶,依次品评,定其高低,表明斗茶是审评茶叶品质高低的一种方法。” 斗茶对提高茶的品质、制茶工艺、品茶等有很大帮助。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对日本茶道和韩国茶道影响非常大。 词人李清照,她的《满庭芳》有“生杳熏袖,活火分茶”句。 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诗中有句云:“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Ru戏分茶。” 陆游的好友杨万里也是热爱“分茶”之人,他的《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有“分茶何似煮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江南地区的文人雅士们,受到江南地区茶文化氛围的熏陶,用茶百戏这种古人娱乐休闲和斗茶,也是文人之间交流的重要体现,也是文人生活艺术化的具体表现。 光具体方法就是在点茶的基础上,用清水在茶汤上做画。 和现代的咖啡拉花咖啡中加乃的方式有本质的区别,但是都是生活智慧的结晶? 为什么现代看不到了呢,原因有很多: 一个是明代时朱元璋废除了龙团凤饼,改喝茶粉为散茶叶的方式,失去了喝茶的大环境。 自然就缺少了在点茶汤上做画的氛围。 另一个是茶百戏的技艺很难,在明后就很难见到有关茶百戏的记录了,而且留存下的画作对此技艺的描述也非常有限,因此复原难度极大。 虽然说日本的抹茶是宋代传过去的,但是日本又创造出了一套独特的茶文化,和宋代时期的点茶已经没有了关系,并不是拿来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