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刚:提高房颤治疗率 需加大筛查和社会宣传并举
更新时间:2022-06-07
中新网6月7日电 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房颤是什么?有什么症状?中国新闻网于2022年6月6日推出“中国房颤日·心脑健康特别节目”,邀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毅刚对房颤知识进行普及。 该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中国新闻网主办,强生医疗科技支持。活动邀请了卫生健康领域部委领导、医学专家、学界及行业代表,深入探讨健康中国建设、公众健康意识、医疗技术创新等话题,普及房颤防治健康知识。 李毅刚介绍,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新的心律失常。心脏正常请况下每分钟跳动60次到100次。但在房颤发病时,心房的跳动快速且不规律,每分钟可能达到350次到600次,患者会感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严重的时候可能造成心力衰竭、中风等并发症。 “房颤会让中风风险比常人高5倍,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损害。”根据李毅刚等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最新发表的关于上海市房颤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从2015-2020年间3000余万上海医保人群中筛查出26.8万名房颤患者。 但在目前,民众对房颤的了解仍然比较少,一是对房颤及其症状的知晓少,二是对房颤的危险因素或并发症认识少。 “有些患者有了胸闷气短等症状,也不一定到医院去,所以漏诊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房颤起病比较短暂,难以用一般的心电图捕获,甚至有些人没有症状,这都造成了知晓率低。”李毅刚说。 “另外,不少患者自己患了房颤也不重视,对其危害新认识不足,烟照抽、酒照喝,高血压、糖尿病也不控制,这样就造成了不规范的抗凝或者其他治疗,导致后续的心衰、中风等并发症。”李毅刚说。 李毅刚提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来入手。“一要大力进行房颤的筛查,特别是对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脑中风病史的这些患者,进行一些筛查。媒体也需要加强宣传,让老百姓起码先知道房颤这个疾病名词,再知道它的含义和危害,从而让房颤深入到每个病人的心里面,才让它的治疗率提高。”(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