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的“邹城路径”(3)
更新时间:2022-11-09
当地一家食用菌龙头企业也是这么想的,并进行了破题! “每天有30吨双孢菇从这里送到大家的餐桌,每年可消化小麦秸秆5万吨。”介绍起自家的循环种植方式,山东世纪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超如数家珍。 10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邹城市石墙镇的山东世纪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育菇车间内,白SE的双孢菇长势喜人,工人们娴熟地滑动着立体采摘架,将一颗颗成熟的双孢菇摘入篮中。 得益于科学高效的六层立体栽培系统,在这里,4万多平方米的育菇车间,每年可以种植出1万多吨左右的双孢菇。培育双孢菇的菌床使用的是小麦秸秆等农作物废料,每年可以消化小麦秸秆5万吨。 在山东世纪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收料发酵厂,负责人徐计同告诉记者,恒温菇棚的基料是由小麦秸秆和机粪进入隧道高温发酵制成,一吨小麦秸秆能产出两吨的双孢菇基质,两吨双孢菇基质能产出600公斤双孢菇。 “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双孢菇10元/公斤,刨除各种成本,一吨小麦秸秆经过转化的附加值就是5000元。”徐计同说。 “选择小麦秸秆作为基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保证生产出来的菌类品质与口感。”陈超说,过去像小麦秸秆这样的农业废弃物,不是一把火烧掉,就是烂在地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现在,通过创新技术,农作物余料变成食用菌生长所用的“土壤”,不仅如此,种植后所产生的菌糠,还可以用于生产有机肥和化肥。 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邹城市彻底改变资源浪费型传统农业,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 ■编后 每年秋收季,秸秆禁烧都是各地基层治理一大难题。秸秆禁烧,只是手段,研究如何综合利用才是根本,这也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必解之题。邹城市通过财政补贴鼓励农民秸秆经细化还田,利用秸秆制作菌床,做强食用菌产业,都是跳出秸秆负担思维,探索出的可草作且管用的举措。秸秆其实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综合利用前景广阔。各地只有因地制宜在资源化综合利用上找到好办法,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农民随手烧秸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