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田野 充满希望——郴州市“三农”工作综述(2)
更新时间:2022-05-23
同时,我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新返贫底线。这让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横江村的李光明一家解决了大难题。 李光明原在佛山市务工。2021年1月,回家后突然发病,后确诊为突发新脑梗死。5个月的治疗结束后,李光明花了7万余元,儿子李文豪也不得不辞职回家照顾,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难。2021年7月,李光明因病纳入监测对象。 针对这一请况,乡村两级及时进行帮扶——先后为李光明申请了单人低保二类,安排李文豪在小学代课,又为一家人申请了防贫保险理赔和半额代缴医保。经各方帮扶,2022年李家人均纯收入10528元,4月风险消除退出监测对象。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持续开展TUO贫地区特SE种养业提升行动和“万企兴万村”“万企帮万户”行动。截至4月底,全市已建成就业帮扶基地61家、就业帮扶车间561家,分别吸纳贫困劳动力1942人、4923人;全市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监测对象9737户21923人,通过帮扶,无一人致贫返贫。2022年全市TUO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基本医疗参保100%完成。 强产业 乡村振兴“有里子” 在宜章县梅田镇下塘村,黄凤兰引进了赤松茸进行种植。2021年,黄凤兰将赤松茸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一年用工工资就超过了100余万元。小小的赤松茸,为村民打开了一扇致富之门。 而在资兴市清江镇青草村,柑橘才是村民致富的钥匙。每年10月,橙黄的蜜橘挂满枝头,村民为了防止蜜橘晒伤,还会给它们穿上反光膜做的“防晒衣”。蜜橘品质高了,销路也更广。靠着一个个蜜橘,2021年,村里的人均纯收入2.8万余元,户平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 乡村产业强,乡村振兴才“有里子”。 当前,我市集中力量打造以蔬菜、柑橘、茶叶、生猪“四大百亿”产业为主的优势特SE产业,并推动粮食、烤烟两大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其中,“四大百亿”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500亿元。在县域层面,大力支持苏仙栖凤渡鱼粉、桂阳坛子肉、安仁和桂东中要材等县域特SE富民产业,构建起“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