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以前南路边茶的加工设备
更新时间:2022-07-05
从古到今,南路边茶的加工设备随着制作工艺的变化而变化。 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南路边茶的初制到成品加工全为人工草作,工具和设备为木,少量的铁制动力来源基本上全部为人力,没有电力、内燃机等其他动力来源。各工序常用的设备是: 杀青:没有杀青机,只有以木柴为燃料的平锅或斜锅炒茶灶进行杀青。为了提高加工效率,采用100厘米以上的大号铁锅(称为“古车锅”)。也有用平时做饭的锅代替,用作杀青,也作干燥用。绿茶的加工和做庄茶的加工都用同样的锅灶。再大的锅灶其生产效率也很低,黑茶杀青每锅最多仅能投8-10公斤鲜叶。 发酵:一般为普通房屋内的“三合土”地面上进行,保温用麻袋和棕毡。量少的发酵也有在“皇桶”(大型圆木桶)或“柈桶”内进行。 揉捻:绿茶为手工揉捻,五十年代用过手动木制揉捻机。做庄茶的初制和复制都用“蹓板”蹓制揉捻,蹓板是用青杠木(栎木)做成的,长6米,宽1米,厚5-6厘米大木板,使用时将一端放在离地约3米高的地方,另一端放在地面,形成30度的坡度,两边用竹竿固定起来作扶手。蹓茶时由两人将装有30 -40公斤蒸热茶叶的长条形麻袋放到蹓板的上端,两人站在麻袋上由上而下地蹓制。 蒸茶:采用专用的锅灶或普通的锅灶进行蒸制。专用锅灶的灶膛设在地面以下,灶台离地面只有约40厘米,锅上放有带孔的木板锅盖,在锅盖的边缘用木屑或将木屑装人麻袋将其密封。还有将蒸锅做成“瓮子锅”,方法是把锅底有直径10厘米左右孔的旧锅盖在蒸茶锅上,接触处用“油灰”密封而成。普通蒸茶锅灶即家里做饭用的锅灶。用专用的蒸茶甑蒸茶,解放前多用小甑,解放后都改用大甑,大甑高90厘米,上口直径33厘米,下口直径43厘米,下端安有木制或竹制的“甑篦子”承放茶叶,一次能蒸茶约8公斤。 切铡:铡茶和侧梗用普通的铡刀,手工铡制,体力消耗大且效率也低。 筛分和选剔:选剔全部采用手工,在拣茶案板上拣茶。筛分上绿茶用圆形的手筛。做庄茶用长方形的大筛子,一端用绳子悬吊起来,手握另一端的把手草作。 干燥:主要是用太阳晒,晒场多是三合土或石板地面,也有用晒席晒的。因为雅安雨多,有“天漏”之称,经常没有晴天进行干燥,采用锅炒干燥。自从发明了“石炕”干燥以后,大大提高了干燥效率,不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石炕是用红砂石板做成三角形,石板上凿有长形的孔,用多个石板拼成一个棱锥体,下面架空作火膛,烧木柴,把石板烧热,石板上面放茶叶,石板将热传导到茶叶使其干燥。 舂包:传统工艺的春包成型用的是木架,人工舂制而成。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在改进工艺的同时也研制成功了很多的南路边茶专用设备,使一些工序实现了生产机械化,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原材料的消耗,还提高了产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