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势而为到乘势而上,医疗创新转化的“难”与“蓝”(4)
更新时间:2022-05-10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医生是科学家,也是医学家,有时候也需要承担起企业家的角SE,但是三者的思维角度和出发点并不相同,而要真正把成果转化做好,医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转化类型。 总体来说,创新成果转化类型主要分为七种类型。一是抓住临床痛点的小创新,对于临床流程某个环节或问题提出需求;二是学科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学科优势,针对临床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三是基于医院数据+人工智能,基于历史数据、图像信息(专家智慧)进行医学创新转化。 四是医要类项目,医要类项目因为其特殊新,动物实验及质控体系要求高,转化相较于其他过程较为复杂;五是试剂盒类项目;六是耗材类项目,七是学科交叉借鉴创新项目。 #03 造势而起:瞄准医学创新转化的核心痛点 当下,国内医院对于成果转化政策的实施较为保守,在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局限。 一是医学成果转化率偏低,仅有极少量发展为产品或成立公司。 据《北京市三甲医院近十年(2011-2020)专利分析》报告显示,中国专利转让共计145件,占十年总专利申请量的1.65%,其中发明专利104件(占总转让量72%),实用新型专利37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 同时,在转让的145件专利中,转让一次的专利量为95件,转让两次的为37件,转让三次的为9件,转让四次的为4件,十二五期间专利转让次数24次,十三五期间专利转让次数178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下我国的医学转化率普遍较低,提高转化率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