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这样建成(一线调研)(4)
更新时间:2022-12-07
距明集镇仅40公里的临池镇,耕地条件却大不相同,地处丘陵,梯田多、耕种层薄、灌溉条件差,相邻两田高差可达四五米,无法进行土地平整。大型农机很难实施作业,深翻一下都可能“越界”,“水龙王”等设施也难有施展空间。 即便如此,临池镇依然有6000亩耕地划入高标准农田,这样的地块如何建设? 临池镇副镇长刘明一说,他们将解决灌溉难题列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重点,“作物生长时,水浇条件对产量的影响很大,浮动可以达到五六百斤”。 走进村民张海军的地里,一口水井上安装了电力装置。他拿着电卡,“嘀”一声,地下深水泵嗡嗡运作,抽取灌溉用水,再通过低压管道输送喷灌设备。 “水井是生命线。”张海军说,“有了它,我们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 “地和人一样,也能上保险” 2021年12月,老孙签下了第一份高标准农田保单 老孙返回麦田,走到水井旁,打开盖子,准备下井。 “今天还浇地?”记者问道。 他连连摆手:“松松水闸,防止底下生锈,影响使用。”今年山东地区雨水多,水井使用次数比以往减少。 自家买的设备,用得仔细,请理之中。但是政府投入的设施,谁来负责后期管护? 按照省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办法,管护机制可以总结为“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者参与”。 牛方鹏说,乡镇、村里都有管护责任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机井出现故障、道路沟渠不畅等,都可由村集体出资,联系第三方人员维修,若负担不了,乡镇可以帮助解决。 截至目前,山东共落实县级管护责任人5228人次、乡级9410人次、村级27700人次。 去年12月,村里又开会:咱的高标准农田还要买保险哩。 乡亲们听了又议论开来:“啥?保险?干啥嘞?”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今日热点
小编经选
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