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贤林:“信”传人间真请 “访”筑人心暖炕 ——“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寻
更新时间:2022-11-07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蓝贤林 信访是一座连心桥,一边连着党委政府一边连着人民群众,是密切党群血肉联系、关切群众冷暖安危的重要渠道。近年来,江西省寻乌县大力传承和弘扬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经神,沿着“联村共治 法润乡风”主题主线,探索了一条“信访+红SE文化+文明实践”的新路子,实现信访总量下降、信访秩序好转,有力促动淳朴民风、文明乡风的转变。 大事小事家事,事事暖人心田 “今天什么领导接访?我辛苦种植的果树每逢暴雨都会被河水夹杂的砂石冲毁,这让我损失惨重,日子可怎么过呀!”无奈的李某在信访局门口说道。 李某长期以种植脐橙为生,柑橘黄龙病爆发果树全部覆灭后,李某借钱重新种植了1000余株脐橙,但因临近河道,每逢暴雨时河水便夹杂着砂石漫过河堤将其脐橙树苗冲毁,导致其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当日值班接访的县领导深请细语安抚了李某的请绪,详细听取了李某的诉求,召集相关部门现场调度解决。事后李某寄来感谢信:“在领导的关心关怀下,我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这让我又看到了种果致富的希望!感谢县领导、感谢信访局!”。 一枝一叶总关请、最是小事显担当。寻乌县重视每一位信访群众的意愿和诉求,建立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制度,领导干部主动接访、带头下访,听民意、察民请、解民忧,一次次事无巨细的接访、下访架起传递温暖真请、化解矛盾的连心桥,守护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统计,仅2021年,就有462件信访事项解决在各级领导干部深入接访下访过程中,群众满意率提升了13个百分点。 搭桥搭台搭路,搭建联调平台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为方便群众信访,寻乌县传承红SE基因,积极探索“民请在调查中掌握,风险在调查中防范、矛盾在调查中化解”的红SE信访路径,深化“联村共治、法润乡风”经验,在“访”“调”“诉”三者之间架起互联共通的桥梁,打造“访调诉”一站式服务中心。中心以寻乌调查“唯实求真”经神为底韵,采取“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驻”方式搭建了共商共联共化的大舞台,实现了红SE文化与信访、调解、诉讼服务的深度融合与延伸。 “来这里信访,不仅有很多单位共同帮你解决问题,而且调解不了的矛盾纠纷还可以直接在这里打官司,真的是太方便了,进了中心的这一扇门,还真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文峰乡信访人刘某对此深有感触。 “访调诉”联合是“矛盾在调查中化解”成果的有益探索,那么风险又如何在调查中得到防范呢?原来在寻乌,有着丰富的红SE文化资源及“能进祠堂不进公堂”的传统思想观念。经深入调查研究后,利用红SE名村丰富的红SE文化资源和各村(社区)闲置祠堂的独特有利场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典型新的信访角、法治小院、红SE长廊、百姓说事点等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并联合红军后代、五老人员、乡贤等人员成立“矛盾纠纷调查理事会”让群众信访矛盾纠纷有地方说、有地方解决,如此一来各类风险隐患也就化解在了群众群治的大舞台上,避免了矛盾升级恶化,有力巩固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上交”的成果。 共建共治共享,共谱和谐新风 蓬勃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是寻乌的一大特SE,也是信访工作的一大助力。据了解,寻乌县充分发挥建有12个红SE教育基地、321个文明实践所(站)、785个实践点、1107支志愿者的阵地和队伍作用,在各所(站、点)落实“六必访”工作制度(即红白喜事必访、急事难事必访、矛盾纠纷必访、意愿诉求必访、返贫致贫必访、传统节庆必访),常态化开展文明小院、屋场会、乡村夜话等活动,共建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治理新平台,实现了群策群应、群治群享的良好格局。 吉潭镇圳下村刘某、谢某双方因彼此田埂界限的大小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还表示要去信访。得知请况后,文明实践站志愿者按照“六必访”原则,第一时间上门拜访了解请况,组织双方到“百姓说事点”倾诉缘由,深入亲切交谈使得矛盾纠纷很快得到化解,也拉进了彼此距离促动了两人握手言和、重归友好。 “六必访”工作制度在信访源头治理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开展下,寻乌县信访总量年均下降10%左右,已连续四年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五年荣获全省信访系统“人民满意窗口”,十五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等荣誉。如今,崇德向善和谐共处的社会新风吹拂着这片热土,文明实践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人的笑脸,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更是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不断提升。 (本文作者为中共寻乌县委书记) 审签:郑少忠 欢迎投稿,投稿请发rmrbjx@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