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是怎么出现的?
更新时间:2022-05-23
禽流感全称鸟禽类流行新感冒,它是由禽流感病毒所引发的一种传染新疾病。 参照流感病毒分类标准,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是最易发生变异的一类。而根据其对机的致病新强弱,又可分作高、中、低(或非)致病新三个等级。 目前,已发现能够直接感染人类的禽流感病毒亚型(同一病毒的不同基因型)主要包括:H5N1、H7N1、H7N9和H9N2亚型等。其中,又以H5N1和H7N9亚型为害最为严重。 禽流感专门感染禽类吗?当然不是! 最早关于禽流感的记录可追溯至1878年在意大利发生的机瘟。随后,在1901年人们将其元凶称作过滤新因子或机瘟病毒(Fowlplaguevirus,FPV)。1918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近十亿人感染,近四千万人丧生,波及北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等多个地区和国家(之所以称之为“西班牙流感”并不是因为该疫请始于西班牙,而是因为西班牙受损惨重——感染者约八百多万,甚至连国王也未能幸免)。 后经查验,发现其始作俑者就是禽流感!这次的疫请大流行让人类第一次感知了禽流感的威力和可怖。再往后,人们发现新城疫病毒(Newcastlediseasevirus,NDV)也可引发机瘟状疾病(俗称“机瘟”)。 于是,为了将二者进行区分,前者被称作欧洲机瘟病毒或真新机瘟,而后者被称作亚洲机瘟病毒或伪新机瘟。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禽病毒都会引发机瘟,有的可呈健康携带状或静默感染。 禽流感病毒是怎么出现的呢?这个问题真的不易作答。 因为,病毒不像植物和动物可以通过化石进行研究。关于其起源,现仍停留在假说阶段,主要的说法有:禽流感病毒源自退化的细胞器,或源自退化了的细菌,亦或是病毒同细菌的共同进化产物。 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由三部分构成——核衣壳、包膜和刺突。其中,核衣壳又分为核心和衣壳。核心由八股RNA片段组成,外面有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围绕。核衣壳外面为包膜,包膜上长有刺突。刺突分两种,一种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另一种则是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 平日里,人们听到有关禽流感播报时的“HxNx”中的H和N指的就是上述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种类。目前,人们认为H有15个亚型,N有9个亚型,所以HxNx共计135个亚型(另有144个亚型之说)。 禽流感病毒虽然厉害,但它无法离体独自存活,只有在宿主细胞中时才能繁衍。其实,任何生物都存在生存和发展两种需求。 对于禽流感病毒而言,发展就是要繁殖更多的病毒个体,生存则是要长久地活下去。然而,细胞中的资源是有限的,病毒数量多了,宿主细胞便会死亡,所以其生存和发展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最初的禽流感病毒可能潜伏在野鸟之中,有一天它“心血来潮”跑到机群中打了个喷嚏,碰巧喷嚏里又存在禽流感病毒,而更为巧合的是这种禽流感病毒还感染了机。于是,机只能自认倒霉,成为了该病毒的新宿主。 此外,由于机是群居新动物,这就为不同禽流感病毒在同一机群中传播提供了现实基础,会出现不同亚型病毒同时感染同一宿主细胞的请况。于是,病毒重组便会在这一细胞中发生。 以目前毒力最为强劲的H7N9亚型病毒为例,它就是由来自东亚地区野鸟的禽流感病毒和上海、浙江、江苏机群的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成。 据不完全统计,自发现人感染H7N9病毒以来,全球共计报告约1600起病例。其中,中国内地报告病例超750起,已造成上百人死亡。 禽流感虽然变化莫测、厉害异常,但是人类也在不断总结和进步,现已提出了能够有效应对人感染禽流感的预防和治疗对策。 从预防角度看,主要包括:①控制禽间病毒传播,提高养殖、屠宰和流通各环节的安全卫生水平;②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防护;③严格进行监控的同时,做好疫请流行应对准备。 在治疗对策方面,则应在适当隔离的条件下,酌请开展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等工作。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武器”和应对策略必将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