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仙子没有忘记你的牙(7)
更新时间:2022-05-23
“但令人吃惊的是,几乎没人进行这类关联研究……” 如前文所述,邓恩和比德拉克作为该领域的先锋,已经付诸实践的学术探索更多聚焦于母亲孕期的压力,而尚未提及婴孩出世后的创伤。不难想见,涉及儿童逆境的此类研究,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克服诸多方面的障碍,而且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答案。 载玻片上的牙釉质纵断面样品(JESSICARINALDI/GLOBESTAFF)[18] 不过,有研究者瞄准同为灵长类的猴子,间接考察了童年压力留于牙齿的印记。 对待猴子可以不像春天般温暖。我们可以相对自由地挑选出理想幼崽,可以将它们置于特定、受控的环境下圈养起来,可以给他们统一发放食物、实行长期监视、安排身体检查,可以在它们大腿处纹上身份编号,可以将它们的每一次受伤和生病都记录在案,可以把它们与母亲和其他社群成员分离一段时间……(这样的生活貌似也有不少人类经历过。) 环境医学专家克里斯汀·奥斯汀(ChristineAustin)和生物人类学家谭雅·史密斯(TanyaSmith)“招募”了十来只圈养小猴,以上述方式调查了它们牙齿里的压力档案[19]。她们发现,小猴在离开母亲和社群期间,牙釉质内形成了细微的压力线。这一结果足以说明很多问题。 历史的见证 牙齿能抵御岁月侵蚀,生长线当然也历久弥新。 在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眼中,牙釉质不只记录个体的际遇,我们还可以顺着那些深浅不一的时间线穿越几十甚至上百万年,窥见古人的生活。 从左至右分别是南方古猿非洲种(TaungChildAustralopithecusafricanus)、南方古猿阿法种(Australopithecusafarensis)和直立人(Homoerectus)的头骨化石(SabenaJaneBlackbird/Alamy)[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