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发 | 娱乐 | 健康 | 美妆 |

| 美发 | 美容 | 时尚 | 减肥 |

牙仙子没有忘记你的牙(6)

我们只聚焦于眼前这些正值壮年的成釉细胞。

成釉细胞会分泌出特定基质。它们被称为牙釉质基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算作牙釉质的前驱体,由30%的羟基磷灰石,以及70%的“水分+蛋白质”组成。如上图所示,细胞的分泌活动在靠近牙本质的一端,也就是远离细胞核的一端进行;而且你明显可以看到,分泌端呈锥形突起,学者管这个叫“托姆斯突”(Tomesprocesses)。有凸自有凹,突起处分泌出的基质是带着凹坑的,有多少托姆斯突,就有多少“托姆斯突凹”(Tomesprocessespits)。

托姆斯突兢兢业业地分泌基质,带凹坑的基质则越积越高,成釉细胞自然也跟着向高处迁移——它们如同一群建筑魔师,一砖一瓦脚下生,层层起楼步步高。

造釉过程示意图[9]

沉积的基质会持续吸收来自口腔(唾液等)的钙离子和磷酸根离子,生成矿物质晶体,与此同时又不断TUO去蛋白质和水。如此一来,原本以有机物为核心的基质就逐步变作矿质含量高达96%的硬核牙釉质——数不尽的羟基磷灰石微晶正是由进入基质的矿物离子形成,微晶又组建出釉柱。

电镜下的成熟期成釉细胞,牙釉质基质的矿化过程在此阶段发生[10]

而釉柱的独特生长路径,其实就是成釉细胞的迁移路径。

以上,便是前文所谓的“自主进行的制釉和上釉”,以及“不借助高温的结晶”。

当建筑魔师的造釉任务告一段落,成釉细胞将变回短粗的cuboidal形状,并与其他细胞结合形成鳞状上皮,暂时覆盖牙釉质表面,之后于牙冠萌出牙龈期间迁移至牙龈沟,最终悄然离开,可谓深藏功与名的典范。

口腔珐琅的故事絮叨至此,你应该已经听烦了,就像我已经写烦了一样。

这便是所谓科普写作黑SE幽默的地方:当作者为了阐清“原理”、“机制”、“内核”实现他理想中的“硬核科普”,而堆砌一坨坨繁琐的细节描述,多数读者都会读得很蛋疼,并抱怨“我读这么一堆东西跟我捧一本教课书自学有什么区别?”若要迎合普罗大众的口味,就必须献上“柔软而感新”的内容。显然,“牙釉质形成机制简述”不在其列。

  • 上一篇:在手术台上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 下一篇:没有了
  • 相关文章
    热点内容